——2006年我县宣传思想工作纪实(下)
2006年,我县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思路,进一步发展地域文化和群众文化,取得累累硕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竹山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思想道德建设新招迭出,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斐然
一年来,全县各地相继启动并实施了“文明竹山”十大系列创建活动,开展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四德”教育,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和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十星级少先队员”、“关爱留守学生”两大品牌工程建设,优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入展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步形成特色。
县委、县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廓清了“走‘一主两翼’之路,建和谐文明新村”的创建思路,出台规范性文件,建立奖励机制,全县共评出“十星级文明农户”5.2万户、“十星级文明示范农户”1.2万户。省委副书记杨松,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等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了我县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品牌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个省内外县市组团来考察学习。
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竹山县城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工作实现了“四连冠”目标,33个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10个单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着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我县文化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女娲文化”品牌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女娲祭坛开坛仪式的成功举行和第二届宝石暨女娲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一举把打造“女娲文化”品牌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推动了绿松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桃花源”隐逸文化品牌逐步成为竹山的文化名片。三是进一步唱响了《竹山高圣水甜》和《走进桃花源》两首歌曲,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茶文化、宝石文化和民俗旅游文化,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中心户培植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有关乡镇和部门先后举办了“桃花源风光摄影图片展”、首届公民道德建设小品大赛、官渡镇民歌擂台赛、柳林乡庸巴文化展演等特色文化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慰问演出等文艺演出100余场次,充分展示了竹山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县体育中心、县广电中心建设顺利,乡镇宣传文化站功能得到提升,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数量增加,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培植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新增文化中心户100多户,全县各类文化中心户达到1200多户,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地域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弓 长)
2006年,我县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思路,进一步发展地域文化和群众文化,取得累累硕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竹山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思想道德建设新招迭出,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斐然
一年来,全县各地相继启动并实施了“文明竹山”十大系列创建活动,开展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四德”教育,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和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十星级少先队员”、“关爱留守学生”两大品牌工程建设,优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入展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步形成特色。
县委、县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廓清了“走‘一主两翼’之路,建和谐文明新村”的创建思路,出台规范性文件,建立奖励机制,全县共评出“十星级文明农户”5.2万户、“十星级文明示范农户”1.2万户。省委副书记杨松,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等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了我县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品牌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个省内外县市组团来考察学习。
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竹山县城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工作实现了“四连冠”目标,33个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10个单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着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我县文化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女娲文化”品牌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女娲祭坛开坛仪式的成功举行和第二届宝石暨女娲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一举把打造“女娲文化”品牌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推动了绿松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桃花源”隐逸文化品牌逐步成为竹山的文化名片。三是进一步唱响了《竹山高圣水甜》和《走进桃花源》两首歌曲,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茶文化、宝石文化和民俗旅游文化,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中心户培植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有关乡镇和部门先后举办了“桃花源风光摄影图片展”、首届公民道德建设小品大赛、官渡镇民歌擂台赛、柳林乡庸巴文化展演等特色文化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慰问演出等文艺演出100余场次,充分展示了竹山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县体育中心、县广电中心建设顺利,乡镇宣传文化站功能得到提升,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数量增加,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培植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新增文化中心户100多户,全县各类文化中心户达到1200多户,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地域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弓 长)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