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月
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一条浅蓝色的河流在蜿蜒前行,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堵河——汉江最大支流。如今,堵河两岸儿女期盼了42年的梦想,终于圆了!2007年9月25日上午,国家发改委164次主任办公会上正式核准堵河潘口水电站项目,总投资43.97亿元,装机容量51.3万千瓦。
堵河大型水电站
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汉江最大的支流是堵河,位于堵河的潘口水电站建成后,规模将超过黄龙滩水电站,仅次于丹江口水电站。
● 坝址:距竹山县城13公里
潘口水电站地处堵河干流上游潘口乡境内,距竹山县城13公里,电站装机容量51.3万千瓦,年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工程属于大型一等工程。该水电站设计坝高114米,坝顶长292米,水库正常蓄水位355米,具有完全年调节能力。
● 坝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专家通过对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最终确定潘口水电站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岸边为开敞式溢洪道,设5孔溢洪;左岸由地面厂房和开关站等组成,设有3台发电机组。
工程所需堆石填筑量将达278万立方米。
● 工期:3年零7个月完工
2009年10月,实施堵河截流;2011年大坝正式下闸蓄水。
潘口水电站建设总工期为3年零7个月。其中,工程准备期为1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30个月,工程完建期1个月。控制潘口水电站施工进度的关键工程项目,系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
● 移民:3.5万人全部县内安置
潘口水电站淹没区涉及竹山、竹溪两县10个乡镇、71个行政村(居委会),将形成61平方公里的库面,水库总库容量达23.4亿立方米。至水电站建成,需动迁两县移民3.5万人。据了解,移民将全部实行县内安置。
由于库区长期缓建、停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其中1.44万人居住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这些居民生活状况平均落后毗临地区至少10年以上。
● 投资:43.97亿元
今年3月14日,汉江集团与京能集团在北京共同签署《湖北十堰汉江流域水电开发战略协议》,为加快十堰地区水电项目开发进度,汉江集团和京能集团本着平等协商、互利双赢的原则,就汉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事宜达成了协议。5月底,汉江集团、京能集团经过协商,双方分别占总投资份额的60%、40%,共同开发建设潘口水电站。工程动态总投资43.97亿元,其中,移民所需经费为22.5亿元。
● 业主:两大国企强强联手
总部位于丹江口市的汉江集团是水利系统的大型企业,隶属长江水利委员会。该集团早在3年前就开始着手流域内水电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取得了堵河流域三级电站及孤山电站项目的开发权,成立了汉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担负着首都能源供应的京能集团,全称为“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2006年,公司总资产达到426亿元,净资产167亿元,利润14.8亿元,综合实力名列北京市属企业第1位,全国企业集团前90位。
五易其主
世纪梦想,百年夙愿。2006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受理省发改委呈报的《关于核准堵河潘口水电站项目的请示》,这标志着潘口水电站项目进入国家核准程序。该项目终于从鄂西北深山“走进”首都北京。
● 37年前已选定坝址
1966年,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提出意见报告,建议堵河干流采用黄龙滩、潘口两级开发方案,并推荐黄龙滩水电站作为堵河开发的第一期工程。1970年,经湖北省、水利电力部第十工程局、郧阳地区、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以及各方面代表会商了选坝意见,经过比对,并报上级批准,选定了潘口水电站坝址。
● 初次搁浅:潘口让位葛洲坝
1970年9月,在兴建黄龙滩水电站的同时,水利电力部第十工程局成立了潘口工程指挥部,开始施工准备工作。当时,施工队伍已经进场,设计方面也完成了潘口水电站初步设计的大部分工作。12月30日,为荆江防洪和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国家开工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潘口工程奉命下马。
● 再次搁置:隔河岩先拔头筹
1986年3月,水利电力部批准潘口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具备开工条件,上马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1987年,因为考虑到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国家与湖北省政府在清江开工兴建隔河岩水电站,潘口水电站再次被搁置。
● 错过机遇:电力部门体制改革
1998年5月,省电力局有意开发潘口水电站,并且决定由省电力公司承借周转金,作为可研经费,委托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国家推行“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潘口水电站又一次错过了上马的机遇。
● 险些搁浅:国家加大宏观调控
2003年3月,湖北省考察团赴浙江考察并推介招商项目时,潘口水电站引起了浙江纵横控股集团的关注。经过实地考察、洽谈,同年8月26日,十堰市人民政府与该集团签订了梯级开发堵河水能资源的框架协议,由该集团投资58亿元兴建潘口、龙背湾、小漩三座水电站。
2004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电力项目先后经过了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资源约束增加、电站项目清理和环评风暴等洗礼。由于政府部门强有力地主导了项目推进进程,潘口水电站项目才没有“触礁”搁浅。
● 一锤定音:汉江集团雷厉风行
2005年下半年,国家配合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给近几年快速扩张的纵横控股集团带来了市场和资金等多方面压力,集团董事会决定收缩投资领域。同年9月,纵横控股集团表示“愿意由更有实力的开发商来推进项目建设”。
紧要关头,市政府极力争取汉江集团进军潘口。
2005年10月,经过市政府协调,汉江集团与纵横控股集团签订了前期可研成果整体转让协议,接手开发潘口等水电站项目。
汉江集团接手潘口水电站项目当即支付前期成果转让费用4800万元,不到3个月共投入资金高达1.5亿元,充分证实了业主坚定的开发决心、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功在当代
2004年,电力项目投资管理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后,国家对于项目的要求更高,程序更多,管理更严,这无疑加大了潘口水电站上马的难度。另外,潘口水电站投资概算过大、移民补偿投资占比过高是项目本身的“软肋”,也是业主是否愿意投资、银行是否同意贷款、国家是否核准的关键所在。如果失去这次机遇,潘口水电站也许再无上马的可能。
● 省市领导积极支持
潘口水电站得到了省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项目建设。湖北省委领导俞正声、罗清泉、杨松、周坚卫等先后多次赴实地调研考察。省委、省政府将潘口水电站作为湖北省重点扶贫工程,列入“十一五”能源类建设项目。
市长陈天会多次到现场指导,并赴武汉专程就潘口水电站核准前程序性要点工作进行了汇报衔接。
市政府几年来一直将潘口水电站项目作为开发我市水电产业、建设水电城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市长陈天会亲自担任项目总指挥长,带领潘口水电站项目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深入潘口水电站移民大镇——田家坝,认真倾听村民强烈要求尽快上马潘口水电站的呼声;在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关键时期,陈市长在一天时间内,先后约见国家发改委3位副主任、4位司长进行面对面汇报,表达了山区人民强烈要求尽快上马潘口水电站的愿望和市、县政府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决心,为项目顺利核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参加两会的间隙,陈市长仍抓住机会向国家发改委分管副主任陈德铭作专题汇报,争取支持。
在国家发改委挂职锻炼的副市长高勤,利用挂职机会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做了大量的穿针引线工作;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作为潘口水电站项目的具体协调负责人,见证了项目核准的每一步艰辛的工作。
2006年3月2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潘口水电站核准事宜,主持会议的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周坚卫说:“十堰市政府百折不挠的毅力让我们很感动,省里一定想办法支持潘口水电站上马。”
● 踏破铁鞋跑项目
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直各部门负责同志为潘口水电站核准倾尽全力,殚精竭力,破解了许多难题,奉献了扶贫帮困的爱心。
2003年9月,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竹山县委书记書記为协调省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顺利将项目开发权和前期成果转让给纵横控股集团,当天从武汉往返长沙。当时大雨倾盆,京珠高速公路交通堵塞,二人当机立断冒雨徒步一个小时,又租乘一辆电动三轮车,绕行乡间土路。当他们满身泥水准时出现在省发改委会议室时,与会者顿时都惊呆了。县长沈学强更是身先士卒,奔波在第一线争取项目、推动核准。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领导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党委、政府,没有上不去的项目;有这样的领导干部,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 未雨绸缪启动基础建设
潘口水电站历时40多年的论证,市县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业主已投入前期费用达1.2亿元,库区各项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今年3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了堵河潘口施工大桥,并建设了右岸进场公路,积极创优施工环境。
目前,竹山、竹溪两县已在安置区开始兴建通乡通村水泥路、水厂、垃圾处理场、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以改善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
● 汇报材料装满两大旅行箱
为了推进该项目,涉及到的专题会议多达110多次,仅以市县政府名义起草的文件就有100多个。搜集整理的潘口水电站相关档案资料达770多册,拟定提交省市有关部门和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各类文件、材料足足装满两只大旅行箱。
两年多来,市县党委、政府帮助业主和设计单位先后组织完成了项目核准所需的17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咨询、修定、评审、审查,累计召开咨询、评审会议达80多场次。其中,仅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告就进行了5次修编、6次咨询。
● 省府扶持资金3.4亿元
2005年初开始,潘口水电站项目进入攻坚时期。省政府明确将潘口水电站纳入全省重点扶贫项目、作为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给予税费优惠、享受调峰电价等一系列颇有“含金量”的政策,同意减免潘口水电站项目的税费和给予政策性扶持的资金合计高达3.4亿元。
在全市项目推进会议上,时任市长的陈天会指出,如果全市上下都有跑潘口水电站项目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少有跑不成的项目。
● 省府先后召开两个专题会
省政府就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先后召开了两个专题会议、出台两份专题会议纪要。
从扶贫搬迁、整村推进、片区开发、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几亿元额度的优惠政策扶持,全省史无前例。
● 修水电站举行听证会,全国首次
去年,竹山县8个涉及到潘口水电站的淹没区和安置区的乡镇同时举行听证会,县移民局设立专线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据了解,为修建水电站举行听证会,在我国水电史上还是首次。
竹溪县委、县政府也积极支持配合潘口水电站项目争取工作,竭尽全力做好该县1万多移民的县内安置工作。
● 电站早建比晚建好
移民安置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中咨公司、电规总院、湖北省移民局通过多次实地评估、审查后认为,潘口水电站移民数量相对较多,但与同类型水电工程相比,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移民是从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搬迁到基本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安置区,移民安置补偿标准和移民安置规划符合国家和行业规程要求,能够实现全市统筹、县内安置。
中咨公司专家指出,如果工程不建设,仍要按照扶贫搬迁规划逐步搬迁,仍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扶贫并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具有发电、防洪、扶贫效益,总体上看工程建设利大于弊。“上比不上好,早建比晚建好”。
利在千秋
潘口水电站建设是培植十堰市新型主导产业的现实选择,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工程,是堵河流域梯级开发的龙头项目,是湖北电网的优质调峰电源。同时,还是下游黄龙滩水电站和十堰城区防洪滞洪的保安工程,是提高中线南水北调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的必然要求,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扶贫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 壮大水电产业
在我市确立的“一主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格局中,加速发展水电产业是其中重要一项。十堰是全省资源大市,特别是水能资源富集,加快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是我市培植新型主导产业的需要。
潘口水电站作为全市水电产业开发的“龙头电站”,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潘口水库,又将成为堵河流域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加快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对于做大做强我市水电产业,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 发挥调峰作用
潘口水电站地处堵河中游,是堵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关键性工程,该电站上游有龙背湾,下游有小漩两座水电站待开发,且为同一业主。龙背湾、小漩水电站单独建设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如果将龙背湾、小漩和潘口水电站作为一组电源开发,可以增加三座水电站在电力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潘口水电站对下游黄龙滩水电站还有很好的补偿作用,建成后可对黄龙滩水电站进行补偿调节,使黄龙滩水电站更好地在湖北乃至华中电网中发挥调峰作用。
● 提高防洪能力
建设潘口水电站对于提高竹山城关、十堰市区防洪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水电站建成后,竹山城关的防洪标准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黄龙滩水电站的防洪标准由500年一遇提高到2000年一遇。
● 改善生态环境
潘口水电站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我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水电站建成后将形成61平方公里的库面,独特的小气候,有利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同时,库区人口的大量迁出,结束了毁林开荒、伐木取火,直接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
● 增加财政收入
潘口水电站年发电量10.5亿千瓦时,每年售电收入达4.46亿元,可直接增加地方财力4500万元。同时,可拉动当地建筑、建材、旅游、服务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相关产业增收6亿元。
● 优化电源结构
建设潘口水电站是湖北电力系统发展和电源结构优化的需要。
潘口水电站对优化系统的电源结构、降低火电机组的煤耗、提高火电利用小时,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湖北电力公司对系统2015年水平电力电量平衡计算,潘口水电站建设可降低系统火电年平均调峰率2.74个百分点,提高火电年利用小时69小时,减少火电标准煤耗43万吨。
● 服务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期调水量95亿立方米,远期130亿立方米,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可调水量为64亿立方米。潘口水库形成后,可增加有效调节库容11.2亿立方米,可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提高供水保证率,也有利于污染治理,保证水质安全。
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一条浅蓝色的河流在蜿蜒前行,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堵河——汉江最大支流。如今,堵河两岸儿女期盼了42年的梦想,终于圆了!2007年9月25日上午,国家发改委164次主任办公会上正式核准堵河潘口水电站项目,总投资43.97亿元,装机容量51.3万千瓦。
堵河大型水电站
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汉江最大的支流是堵河,位于堵河的潘口水电站建成后,规模将超过黄龙滩水电站,仅次于丹江口水电站。
● 坝址:距竹山县城13公里
潘口水电站地处堵河干流上游潘口乡境内,距竹山县城13公里,电站装机容量51.3万千瓦,年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工程属于大型一等工程。该水电站设计坝高114米,坝顶长292米,水库正常蓄水位355米,具有完全年调节能力。
● 坝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专家通过对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最终确定潘口水电站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岸边为开敞式溢洪道,设5孔溢洪;左岸由地面厂房和开关站等组成,设有3台发电机组。
工程所需堆石填筑量将达278万立方米。
● 工期:3年零7个月完工
2009年10月,实施堵河截流;2011年大坝正式下闸蓄水。
潘口水电站建设总工期为3年零7个月。其中,工程准备期为1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30个月,工程完建期1个月。控制潘口水电站施工进度的关键工程项目,系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
● 移民:3.5万人全部县内安置
潘口水电站淹没区涉及竹山、竹溪两县10个乡镇、71个行政村(居委会),将形成61平方公里的库面,水库总库容量达23.4亿立方米。至水电站建成,需动迁两县移民3.5万人。据了解,移民将全部实行县内安置。
由于库区长期缓建、停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其中1.44万人居住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这些居民生活状况平均落后毗临地区至少10年以上。
● 投资:43.97亿元
今年3月14日,汉江集团与京能集团在北京共同签署《湖北十堰汉江流域水电开发战略协议》,为加快十堰地区水电项目开发进度,汉江集团和京能集团本着平等协商、互利双赢的原则,就汉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事宜达成了协议。5月底,汉江集团、京能集团经过协商,双方分别占总投资份额的60%、40%,共同开发建设潘口水电站。工程动态总投资43.97亿元,其中,移民所需经费为22.5亿元。
● 业主:两大国企强强联手
总部位于丹江口市的汉江集团是水利系统的大型企业,隶属长江水利委员会。该集团早在3年前就开始着手流域内水电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取得了堵河流域三级电站及孤山电站项目的开发权,成立了汉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担负着首都能源供应的京能集团,全称为“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2006年,公司总资产达到426亿元,净资产167亿元,利润14.8亿元,综合实力名列北京市属企业第1位,全国企业集团前90位。
五易其主
世纪梦想,百年夙愿。2006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受理省发改委呈报的《关于核准堵河潘口水电站项目的请示》,这标志着潘口水电站项目进入国家核准程序。该项目终于从鄂西北深山“走进”首都北京。
● 37年前已选定坝址
1966年,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提出意见报告,建议堵河干流采用黄龙滩、潘口两级开发方案,并推荐黄龙滩水电站作为堵河开发的第一期工程。1970年,经湖北省、水利电力部第十工程局、郧阳地区、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以及各方面代表会商了选坝意见,经过比对,并报上级批准,选定了潘口水电站坝址。
● 初次搁浅:潘口让位葛洲坝
1970年9月,在兴建黄龙滩水电站的同时,水利电力部第十工程局成立了潘口工程指挥部,开始施工准备工作。当时,施工队伍已经进场,设计方面也完成了潘口水电站初步设计的大部分工作。12月30日,为荆江防洪和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国家开工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潘口工程奉命下马。
● 再次搁置:隔河岩先拔头筹
1986年3月,水利电力部批准潘口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具备开工条件,上马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1987年,因为考虑到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国家与湖北省政府在清江开工兴建隔河岩水电站,潘口水电站再次被搁置。
● 错过机遇:电力部门体制改革
1998年5月,省电力局有意开发潘口水电站,并且决定由省电力公司承借周转金,作为可研经费,委托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国家推行“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潘口水电站又一次错过了上马的机遇。
● 险些搁浅:国家加大宏观调控
2003年3月,湖北省考察团赴浙江考察并推介招商项目时,潘口水电站引起了浙江纵横控股集团的关注。经过实地考察、洽谈,同年8月26日,十堰市人民政府与该集团签订了梯级开发堵河水能资源的框架协议,由该集团投资58亿元兴建潘口、龙背湾、小漩三座水电站。
2004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电力项目先后经过了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资源约束增加、电站项目清理和环评风暴等洗礼。由于政府部门强有力地主导了项目推进进程,潘口水电站项目才没有“触礁”搁浅。
● 一锤定音:汉江集团雷厉风行
2005年下半年,国家配合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给近几年快速扩张的纵横控股集团带来了市场和资金等多方面压力,集团董事会决定收缩投资领域。同年9月,纵横控股集团表示“愿意由更有实力的开发商来推进项目建设”。
紧要关头,市政府极力争取汉江集团进军潘口。
2005年10月,经过市政府协调,汉江集团与纵横控股集团签订了前期可研成果整体转让协议,接手开发潘口等水电站项目。
汉江集团接手潘口水电站项目当即支付前期成果转让费用4800万元,不到3个月共投入资金高达1.5亿元,充分证实了业主坚定的开发决心、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功在当代
2004年,电力项目投资管理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后,国家对于项目的要求更高,程序更多,管理更严,这无疑加大了潘口水电站上马的难度。另外,潘口水电站投资概算过大、移民补偿投资占比过高是项目本身的“软肋”,也是业主是否愿意投资、银行是否同意贷款、国家是否核准的关键所在。如果失去这次机遇,潘口水电站也许再无上马的可能。
● 省市领导积极支持
潘口水电站得到了省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项目建设。湖北省委领导俞正声、罗清泉、杨松、周坚卫等先后多次赴实地调研考察。省委、省政府将潘口水电站作为湖北省重点扶贫工程,列入“十一五”能源类建设项目。
市长陈天会多次到现场指导,并赴武汉专程就潘口水电站核准前程序性要点工作进行了汇报衔接。
市政府几年来一直将潘口水电站项目作为开发我市水电产业、建设水电城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市长陈天会亲自担任项目总指挥长,带领潘口水电站项目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深入潘口水电站移民大镇——田家坝,认真倾听村民强烈要求尽快上马潘口水电站的呼声;在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关键时期,陈市长在一天时间内,先后约见国家发改委3位副主任、4位司长进行面对面汇报,表达了山区人民强烈要求尽快上马潘口水电站的愿望和市、县政府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决心,为项目顺利核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参加两会的间隙,陈市长仍抓住机会向国家发改委分管副主任陈德铭作专题汇报,争取支持。
在国家发改委挂职锻炼的副市长高勤,利用挂职机会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做了大量的穿针引线工作;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作为潘口水电站项目的具体协调负责人,见证了项目核准的每一步艰辛的工作。
2006年3月2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潘口水电站核准事宜,主持会议的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周坚卫说:“十堰市政府百折不挠的毅力让我们很感动,省里一定想办法支持潘口水电站上马。”
● 踏破铁鞋跑项目
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直各部门负责同志为潘口水电站核准倾尽全力,殚精竭力,破解了许多难题,奉献了扶贫帮困的爱心。
2003年9月,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竹山县委书记書記为协调省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顺利将项目开发权和前期成果转让给纵横控股集团,当天从武汉往返长沙。当时大雨倾盆,京珠高速公路交通堵塞,二人当机立断冒雨徒步一个小时,又租乘一辆电动三轮车,绕行乡间土路。当他们满身泥水准时出现在省发改委会议室时,与会者顿时都惊呆了。县长沈学强更是身先士卒,奔波在第一线争取项目、推动核准。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领导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党委、政府,没有上不去的项目;有这样的领导干部,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 未雨绸缪启动基础建设
潘口水电站历时40多年的论证,市县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业主已投入前期费用达1.2亿元,库区各项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今年3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了堵河潘口施工大桥,并建设了右岸进场公路,积极创优施工环境。
目前,竹山、竹溪两县已在安置区开始兴建通乡通村水泥路、水厂、垃圾处理场、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以改善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
● 汇报材料装满两大旅行箱
为了推进该项目,涉及到的专题会议多达110多次,仅以市县政府名义起草的文件就有100多个。搜集整理的潘口水电站相关档案资料达770多册,拟定提交省市有关部门和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各类文件、材料足足装满两只大旅行箱。
两年多来,市县党委、政府帮助业主和设计单位先后组织完成了项目核准所需的17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咨询、修定、评审、审查,累计召开咨询、评审会议达80多场次。其中,仅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告就进行了5次修编、6次咨询。
● 省府扶持资金3.4亿元
2005年初开始,潘口水电站项目进入攻坚时期。省政府明确将潘口水电站纳入全省重点扶贫项目、作为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给予税费优惠、享受调峰电价等一系列颇有“含金量”的政策,同意减免潘口水电站项目的税费和给予政策性扶持的资金合计高达3.4亿元。
在全市项目推进会议上,时任市长的陈天会指出,如果全市上下都有跑潘口水电站项目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少有跑不成的项目。
● 省府先后召开两个专题会
省政府就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先后召开了两个专题会议、出台两份专题会议纪要。
从扶贫搬迁、整村推进、片区开发、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几亿元额度的优惠政策扶持,全省史无前例。
● 修水电站举行听证会,全国首次
去年,竹山县8个涉及到潘口水电站的淹没区和安置区的乡镇同时举行听证会,县移民局设立专线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据了解,为修建水电站举行听证会,在我国水电史上还是首次。
竹溪县委、县政府也积极支持配合潘口水电站项目争取工作,竭尽全力做好该县1万多移民的县内安置工作。
● 电站早建比晚建好
移民安置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中咨公司、电规总院、湖北省移民局通过多次实地评估、审查后认为,潘口水电站移民数量相对较多,但与同类型水电工程相比,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移民是从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搬迁到基本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安置区,移民安置补偿标准和移民安置规划符合国家和行业规程要求,能够实现全市统筹、县内安置。
中咨公司专家指出,如果工程不建设,仍要按照扶贫搬迁规划逐步搬迁,仍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扶贫并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具有发电、防洪、扶贫效益,总体上看工程建设利大于弊。“上比不上好,早建比晚建好”。
利在千秋
潘口水电站建设是培植十堰市新型主导产业的现实选择,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工程,是堵河流域梯级开发的龙头项目,是湖北电网的优质调峰电源。同时,还是下游黄龙滩水电站和十堰城区防洪滞洪的保安工程,是提高中线南水北调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的必然要求,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扶贫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 壮大水电产业
在我市确立的“一主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格局中,加速发展水电产业是其中重要一项。十堰是全省资源大市,特别是水能资源富集,加快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是我市培植新型主导产业的需要。
潘口水电站作为全市水电产业开发的“龙头电站”,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潘口水库,又将成为堵河流域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加快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对于做大做强我市水电产业,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 发挥调峰作用
潘口水电站地处堵河中游,是堵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关键性工程,该电站上游有龙背湾,下游有小漩两座水电站待开发,且为同一业主。龙背湾、小漩水电站单独建设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如果将龙背湾、小漩和潘口水电站作为一组电源开发,可以增加三座水电站在电力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潘口水电站对下游黄龙滩水电站还有很好的补偿作用,建成后可对黄龙滩水电站进行补偿调节,使黄龙滩水电站更好地在湖北乃至华中电网中发挥调峰作用。
● 提高防洪能力
建设潘口水电站对于提高竹山城关、十堰市区防洪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水电站建成后,竹山城关的防洪标准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黄龙滩水电站的防洪标准由500年一遇提高到2000年一遇。
● 改善生态环境
潘口水电站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我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水电站建成后将形成61平方公里的库面,独特的小气候,有利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同时,库区人口的大量迁出,结束了毁林开荒、伐木取火,直接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
● 增加财政收入
潘口水电站年发电量10.5亿千瓦时,每年售电收入达4.46亿元,可直接增加地方财力4500万元。同时,可拉动当地建筑、建材、旅游、服务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相关产业增收6亿元。
● 优化电源结构
建设潘口水电站是湖北电力系统发展和电源结构优化的需要。
潘口水电站对优化系统的电源结构、降低火电机组的煤耗、提高火电利用小时,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湖北电力公司对系统2015年水平电力电量平衡计算,潘口水电站建设可降低系统火电年平均调峰率2.74个百分点,提高火电年利用小时69小时,减少火电标准煤耗43万吨。
● 服务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期调水量95亿立方米,远期130亿立方米,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可调水量为64亿立方米。潘口水库形成后,可增加有效调节库容11.2亿立方米,可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提高供水保证率,也有利于污染治理,保证水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