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域文史
今日十星更灿烂
发布时间: 2010-04-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董  武
  在秦巴山间有一条美丽清澈的堵河,在堵河岸边有一片星光灿烂的土地,那就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点、“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发源地竹山县。这里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悬挂着金星辉映的十星牌,这就是被中央新闻媒体聚焦并称之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和“竹山经验”的标志。2009年,竹山十星级创建被省委宣传部评选为“荆楚名片”。 
  而今,十几年过去了,竹山县的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不仅没有随着时光前移而褪色,而且闪烁着更加夺目的光彩,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这活力来自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与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紧密结合的社会系统工程——“六大工程”创建活动。 
  这里是宝丰镇侯家湾村,纯朴善良的村民们敲锣打鼓来庆祝“十星级文明农户”授牌仪式。县委书记沈学强亲自给农户授星挂牌,村里的百姓深深感受到县委、县政府送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星牌和荣耀,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渴盼已久的实惠和力量。扶贫工程、信用工程、生态工程、平安工程、文化工程、健康工程这“六大工程”的全面实施,不仅使农民们收入增加了,而且人的精神面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庄变成文明祥和、健康靓丽的美好家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里是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发源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村的多数农民依靠开采加工绿松石在全县率先致富,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沉沦与堕落,成为闻名全国的“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十星级”创建神奇地将这个村转化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文明示范村”,并成为中央、省、市传媒的聚焦点。 
  十年的创建改变了罗家坡人的精神与物质面貌,然而随着体制、政策的变化,过去对十星户优先招工、转干、入伍、减免三提五统等激励措施渐失其效,评星标准过时,农民关注点转移,争星创星热情下降。针对这些新问题,竹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民、亲民、富民”的要求,在进行理性探索之后,以新的视野廓清了创建思路,那就是:以实施“六大工程”为载体,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品牌,以建设绿色小康村为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把全县半数以上的村建设成为绿色小康村。 
  每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选择了50个村由条件比较好的文明单位开展“强强共建”绿色小康村活动,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合理整合资源,把各项支农扶贫资金捆绑起来,共同推进“六大工程”的实施和绿色小康村建设,达到生态环境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的创建标准。为了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县委宣传部把“十星”标准编写成《十星歌》分发到各乡镇,并在示范村制作“十星歌”文化墙和公民道德规范告示牌。各乡镇还把评星工作与农村致富能手的培植和“十户联防中心户长”的选择工作结合起来,全县共评选出各类“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近5000户。 
  罗家坡人盼望已久的六件大事都解决了,同时,对争创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优先给予“三改一建”等项目扶持,优先评选为信用户,并按信用等级高低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支持这些农户加快发展,使农民在参与“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中得到具体的实惠。“六大工程”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十星”创建让老百姓既争荣誉受教育,更强素质能致富的问题,农民群众参与争星创星评星的热情重新高涨起来。十星牌上的金星与老百姓的心,“星”心相印。 

  排忧解难显本色,雪中送炭见真心。 

  “致富奔小康”,这是当前农民最强烈的追求。过去,“致富星”的创建往往受到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竹山县委、县政府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将扶贫工程摆在“六大工程”首位,切实解决富民产业脆弱的问题,重点抓好水、电、路等设施配套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交通不便、经济贫困的宝丰镇喻家塔村列为创建村后,用一年时间,完成了3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24公里环村入院公路建设、1200米渠道硬化和拦河坝建设、200户生态家园项目建设,建成了800亩生态有机茶基地和标准、规范的村级卫生室。 
  2003年初以来,我们在创建村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兴修村组公路306公里,其中通村水泥路80公里,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困难,扶持新建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扶持4000多个农户对住房进行了改造,光纤入户率达到80%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春雨润物细无声,东风夜放花千树。 

  对于渴盼致富的农民来说,缺乏资金投入是他们最苦恼的一件事,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农民承受贷款的能力和还贷信用问题。随着“信用工程”的开展,建立健全了农户、村组、乡镇的信用体系,农民不仅可以便捷享受小额贷款,而且也激发了诚信守约的道德观念。 
  得胜镇大桥村的王义明贷款15万元建立起全国驰名的郧巴黄牛繁育基地,成为农村养殖带头人。象他这样的特级、一级信用户按规定可以享受50%、40%的利率优惠。 
  近年来,全县共评选出信用乡镇达到8个,信用村达到109个,信用户92366个,信用户授信总额达35500万元,不仅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使信用社自身效益不断攀升,县信用联社2004年实现税收129万元,成为全县名列前茅的纳税大户。 
      
  借问桃源何处有,牧童笑指此山中。 

  生态建设是竹山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设“堵河源生态保护区”,不仅给竹山人民营造了美好家园,更重要的是为南水北调水源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屏障。 
  在7个l绿色小康村示范村中,县林业局无偿为农户提供枇杷、李树等果苗6.2万株,一批批生态型农户的涌现犹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以“三改一建(改厕、改厨、改栏,建沼气池)”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如火如荼,生态农业模式已初显端倪。 
  这是全县第一个启动生态工程的示范村田家河村。如今已实现“种、养、加、沼、肥”五环产业配套,山上种树,山腰种果,梯地种粮,塘里养鱼,庭院养禽,象这样高标准有特色的生态村已发展到数十个,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6110口,封山育林35万亩,退耕还林20.5万亩。昔日桃花源,今日遍竹山。 

  堵河潮涌科技浪,巴人竞唱风流歌。 

  缺资金是短期的困难,而缺文化、缺技术则将直接阻碍农业农村农民的长远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终极支撑,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文化工程犹如春风劲拂,古老的上庸文化焕发出青春的光采。投资368万元的县宣传文化中心于2004年10月投入使用,争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扶持     建起的5个乡镇宣传文化站也相继投入使用,为繁荣乡村文化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县艺术团每年送戏下乡达一百多场。电影、皮影、地方戏、科技讲座、田间培训,村村寨寨掀起科技文化潮。 
  来到“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官渡镇,驴头峡间漂流艇上,令游客们最为陶醉的不仅是风光美丽,而且是那里的故事神奇精美,这里农民不论老少都是“故事篓子”。 
  来到彩船之乡宝丰镇,女娲山下歌如潮人如海,他们自编自演彩船唱词,每个人都是歌手,唱出自己心里话,热情颂扬“十星”创建给农村带来的种种变化。 
  来到秦古镇,你可以看到村里的农民运动会精彩纷呈,你可以看到村村户户的乓乒球台上热闹非凡。 
  擂鼓镇董家沟村农民李帮宽,32年来,自办土广播宣讲农业科技上万场次......宝丰镇铧厂村退休教师陈龙章,在家举办毛笔书法义务培训20余载,累计免费培训学生1000多名......擂鼓镇右城村农民吴华英,利用村及闲置资产,创建全县首家村级幼儿园,使全村38个留守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象这样的文化中心户,全县有500多户。 

  悬壶济世解病苦,万众一心铸安康。 

  这里是新竣工的竹山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在硬件建设跨上新台阶的同时,这里的医德医风和医技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这就是实施健康工程的丰硕成果。 
  在巴山深处,离县城一百公里外的柳林乡,谁也不会想到这里竟然建起一所现代化的医院,这个医院的功能、设施、医疗水平在巴山三县交界地带屈指可数,有口皆碑。 
  为解决乡村群众就医难问题,全县建起124个标准化甲级村卫生室。卫生室医务人员不仅坐诊,对有病不便前来就诊的村民实行送药到门、就地治疗。同时,还向群众宣讲卫生保健、防疫知识。 
  在新一轮“十星”调整中,卫生星被分解成生态星和健康星,农民群众改善卫生设施,积极防疫,自觉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民健身运动蔚然兴起,万众一心构筑了一道防病治病的钢铁长城。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竹山县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农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平安工程创建充分整合行政、司法、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手打造“平安家园”。 
  随着以十户联防为基础,以村治保组织为骨干,以公安机关为支柱的三级联防网络的建立,全县治安案件下降,无法轮功人员赴京滋事,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案件、事件发生,全县大局稳定。 
  排查化解矛盾,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平安工程的重要内容。一年多来,全县信访“谈心室”共接待群众来访4200多人次,及时化解社会矛盾1100多起。 
  成败看效果,得失问民心。溢水镇华家湾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老大难”村,自从“六大工程”进村入户后,村民们尝到甜头,家家户户放鞭炮,敲锣打鼓喜迎“十星”到家,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星级”农户华福忠道出了村民们的心里话:“评上‘十星’户,能享受国家扶贫支持,想发展经济,政府扶持资金,建蔬菜大棚,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过万元;想改善居住环境,政府帮助建生态家园,一家六口住进三层小洋楼;公路、有线电视、移动通讯、人畜饮水,要通的政府都帮我们接通了;想发展产业,贷款方便还享受利率优惠,我们越奔越有劲头!” 
  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升华,“六大工程”为十星级创建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它将党在新时期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与农民群众当前最大心愿紧密联接在一起,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六大课题,突破了农村发展中的瓶颈,给竹山县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开创了新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六大工程,干部拥护,群众欢迎,成效显著。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引向深入,让它更有力地造福于农村、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给农民带来实惠、带来信心,农民笑了,帮建单位工作队笑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心里也乐滋滋的。党心民心合一体,没有办不成的事。“六大工程”仿佛六大支柱,撑起竹山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片璀璨星座,营造一方富裕、民主、文明的乐园。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