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隆冬时节,走进竹山,仿佛看到一幅瑰丽的画卷:鳞次栉比的幢幢楼房,干净整洁的街道,横贯县城的堵河……在碧水蓝天下,在阳光雨露中熠熠生辉,鲜艳亮丽,这是几年来我县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竹山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县域经济呈现出一派喜人的发展态势,汉江集团、京能集团投资70亿元建设潘口等水电项目进展顺利,矿产开发方兴未艾;以康华公司为主的建材加工等一批批大项目纷至沓来。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28.9%。
唱响“创卫”交响乐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破旧的裙房卡口成为城市硬伤;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棚户乱搭;以街为市、占道经营、乱摆摊点、乱停车辆;市民随地乱吐痰、乱扔垃圾等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果断决策,作出了创建文明卫生县城的决定,在十多年创建文明卫生县城的奋斗历程中,我县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县城”、“卫生县城”殊荣。在2008年成功创建省级、国家级文明县城之后,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发出了向省级卫生城市冲刺的动员令,一场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民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攻坚战在上庸大地拉开帷幕,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市民文明意识日益提高。
加强领导促创卫
目标明确,方能有的放矢;机制健全,才能卓有成效。我县确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后,迅速成立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程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沈学强任政委,县长佘立柱任总指挥,县相关领导任副总指挥,对创卫工作统一领导,宏观决策,综合协调和全面指挥。一场声势浩大、举全县之力,共同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活动轰轰烈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县领导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称号、摘取一块牌子,而是一项民心工程、一项德政工程。这是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创卫指挥部与城关镇、各战线工委、县直各单位、重点职能部门签订了《竹山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竹山县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实行创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卫方案,切实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落实。与此同时,出台《竹山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实施方案》、《竹山县城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加强犬类宠物管理通告》、《竹山县“除四害”工作方案》等13个专项整治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倒排工期,有序推进。
强化宣传造氛围
全民参与,才能理想成真。深入开展“卫生县城全民共创,美好家园你我共享”万人签名、“周五义务大扫除”、“争当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全民创卫热情高涨。随处可见的创卫公益广告激励市民参与创卫、保护环境;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时时传递着创卫的声音;单位、街头、社区处处流动着清扫保洁的身影;无论酷暑还是寒冬,穿梭于大街小巷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的卫生监督员,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大力实施除四害活动,有效降低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了病媒生物传染病的传播。连续多年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市民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0多场,参训人数达4000多人次,实施健康教育“五个一”工程,让健康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近3年来,我县建康教育工作通过考核,两次获十堰市第一。
综合治理提水平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县城整体卫生水平。在卫生县城创建中,我县强化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实施老城区雨污水分流工程,取缔关闭纸厂、黄姜加工等污染严重企业,天新公司、中强钒业、秦巴钡盐等13家重点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各职能部门整体行动,密切配合,强化城市管理。县领导带队,县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办牵头,组成六个督导组对创卫实施方案进行定期督查;城镇建设综合执法大队对乱停乱放、乱贴乱画、违章搭建、摆摊设点、沿街叫卖等进行专项整治;公安局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卫生监督局依法加强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管理,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法院、工商、交通、城建、环保、质监、教育、畜牧、水务和文化等部门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全力参与支持创卫工作;城关镇五个社区聘请了22名卫生保洁人员,对城区38条背街小巷85379平方米的区域以及桥东、南门、明清等城乡结合部开展卫生保洁管护。
在加强教育与管理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立足优化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多渠道筹集资金3亿多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群众得实惠
五年前,防洪大堤还是一片荒凉的河滩,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那里却成为县城靓丽的风景线。漫步雄伟宽阔的滨临堵河的纵横大道,欣赏垂柳依依的堵河青年林,放眼人潮涌动的堵河文化广场,置身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中心。45万竹山人民一起见证了文明卫生县城创建以来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45万竹山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出城市的独特魅力,描绘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王斌)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竹山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县域经济呈现出一派喜人的发展态势,汉江集团、京能集团投资70亿元建设潘口等水电项目进展顺利,矿产开发方兴未艾;以康华公司为主的建材加工等一批批大项目纷至沓来。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28.9%。
唱响“创卫”交响乐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破旧的裙房卡口成为城市硬伤;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棚户乱搭;以街为市、占道经营、乱摆摊点、乱停车辆;市民随地乱吐痰、乱扔垃圾等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果断决策,作出了创建文明卫生县城的决定,在十多年创建文明卫生县城的奋斗历程中,我县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县城”、“卫生县城”殊荣。在2008年成功创建省级、国家级文明县城之后,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发出了向省级卫生城市冲刺的动员令,一场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民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攻坚战在上庸大地拉开帷幕,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市民文明意识日益提高。
加强领导促创卫
目标明确,方能有的放矢;机制健全,才能卓有成效。我县确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后,迅速成立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程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沈学强任政委,县长佘立柱任总指挥,县相关领导任副总指挥,对创卫工作统一领导,宏观决策,综合协调和全面指挥。一场声势浩大、举全县之力,共同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活动轰轰烈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县领导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称号、摘取一块牌子,而是一项民心工程、一项德政工程。这是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创卫指挥部与城关镇、各战线工委、县直各单位、重点职能部门签订了《竹山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竹山县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实行创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卫方案,切实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落实。与此同时,出台《竹山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实施方案》、《竹山县城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加强犬类宠物管理通告》、《竹山县“除四害”工作方案》等13个专项整治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倒排工期,有序推进。
强化宣传造氛围
全民参与,才能理想成真。深入开展“卫生县城全民共创,美好家园你我共享”万人签名、“周五义务大扫除”、“争当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全民创卫热情高涨。随处可见的创卫公益广告激励市民参与创卫、保护环境;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时时传递着创卫的声音;单位、街头、社区处处流动着清扫保洁的身影;无论酷暑还是寒冬,穿梭于大街小巷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的卫生监督员,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大力实施除四害活动,有效降低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了病媒生物传染病的传播。连续多年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市民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0多场,参训人数达4000多人次,实施健康教育“五个一”工程,让健康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近3年来,我县建康教育工作通过考核,两次获十堰市第一。
综合治理提水平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县城整体卫生水平。在卫生县城创建中,我县强化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实施老城区雨污水分流工程,取缔关闭纸厂、黄姜加工等污染严重企业,天新公司、中强钒业、秦巴钡盐等13家重点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各职能部门整体行动,密切配合,强化城市管理。县领导带队,县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办牵头,组成六个督导组对创卫实施方案进行定期督查;城镇建设综合执法大队对乱停乱放、乱贴乱画、违章搭建、摆摊设点、沿街叫卖等进行专项整治;公安局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卫生监督局依法加强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管理,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法院、工商、交通、城建、环保、质监、教育、畜牧、水务和文化等部门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全力参与支持创卫工作;城关镇五个社区聘请了22名卫生保洁人员,对城区38条背街小巷85379平方米的区域以及桥东、南门、明清等城乡结合部开展卫生保洁管护。
在加强教育与管理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立足优化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多渠道筹集资金3亿多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群众得实惠
五年前,防洪大堤还是一片荒凉的河滩,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那里却成为县城靓丽的风景线。漫步雄伟宽阔的滨临堵河的纵横大道,欣赏垂柳依依的堵河青年林,放眼人潮涌动的堵河文化广场,置身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中心。45万竹山人民一起见证了文明卫生县城创建以来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45万竹山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出城市的独特魅力,描绘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