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为民不言苦 奉献无止境
发布时间: 2007-06-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胡光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胡光友,现任官渡镇主任科员。今天,我站在这神圣的讲台上,内心深感非常不安,因为我所做的工作太平凡,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组织上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借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工作和思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汇报,汇报的题目是《为民不言苦、奉献无止境》。
  1998年冬,镇党委主要领导找我谈话,安排我主抓全镇的烟叶产业。我深知,烟叶产业刚刚起步,生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群众抵触情绪大,稍有不慎可能全盘皆输,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当时全镇官渡烟叶面积才800亩,产量10万斤,产值27万元,烟叶产业陷于困境。既然组织上信任,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交给了我,我没有任何理由退缩,毅然横下一条心,无条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按照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的烟叶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不厌其烦地替他们算经济帐,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技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用真情感化群众、服务群众。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一次不行就二次,二次不行就三次,有的多达十几次,直至工作做通为止。
  记得有一次到官渡镇最边远的楼房召开群众会,宣传烟叶生产工作,会议一直开到晚上12点,散会了群众愤愤而去,既没地方吃饭、又没地方住,只得摸黑爬了5华里的山路,到一个亲戚家过夜,已是凌晨2点多钟。当时,劳累、饥饿、委屈一齐涌上心头,只得长叹一声:难啊!第二天一大早,我又返回该村,继续挨家挨户地做工作。
  办成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行的。2002年,正遇松树岭公路改线,到蒲溪、桃园两村道路中断,要到这两村必须翻过二齐山,绕道太平关河,行程60余里。一次桃园村烟农反映,烟叶烘烤出了问题。我迅速带着技术员前往该村,为节省时间,顺着公路施工路线往过爬,到中途才发现不能前进了,后退又转不过身,下面是几十丈的悬崖,当时我两腿发抖,双手扣住岩缝,一个多小时后别人才找来绳子将我救起,至今想起那一幕还心有余悸。在得知新街村烟农徐定富家密集式烤房机械出了故障后,我心急如焚,带领供电站职工火速赶到现场,由于没有经验一时查不出故障,晚上11点还没修好。我急了,连夜两次往返烟站,背着80余斤的风机坐在摩托车上,到了徐家,我的肩上压了一个深深的槽,直到第二天的上午10点,机械恢复正常运转后,我才松了一口气。不仅为徐定富挽回了5000多元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密集式烘烤的经验。
  群众之事无小事。我始终把烟农的事作为天大的事来对待,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桃园村一组烟农庞昌金是个残疾人,一家五口,三个孩子上学,家境十分困难,两间房子破烂不堪,四周用树杆撑着,2004年烟叶收入6000元,我叫他回家把房子盖起来,他却说6000元卖烟的钱把信用社贷款一还所剩无几,当时我就给他表态,信用社我去做工作,只还息不还本,差钱我给你借,于是他下决心,盖起了三间砌块房,居住条件改善了,种烟的积极性提高了,去年他种烟收入达29600多元,还清了欠款,小日子越来越好。家庭条件改善了,他人也变了,以前老百姓都把他叫“二球”,什么公益事业都唱反调,现在不仅带头完成村上的公益事业,而且邻里关系明显改善。
  农民是最朴实的,是最讲感情的。只要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他就会发自内心地佩服你、支持你,进而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大溪河村烟农张安平胃病发作,十余亩的烤烟无人管理,我同党委书记龚世华同志下乡时得知这一情况后,龚书记买了几百元的药给他送去,我给他200元钱叫他请工,帮他渡过难关,当年烟叶收入13800元。大溪河村烟农周明华因烤炉失火,房子被烧,我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带着慰问金,同时将自己家的大人、小孩衣服背到他家,帮他安排自救,恢复生产。他含着眼泪、拉着我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你们真是我的亲人啊!”烟叶生产俗称五关十八环,最难得的是收购这一关,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烟农追求收入最大化,我在夹缝中开展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为让烟农放心交售,每年三个月的收购时间我从未离开过现场,早出晚归,每天一身灰,手指裂开一道道血口,烟灰使我浑身皮肤过敏,奇痒无比,但一想到老百姓的利益,再苦我也认了。
  这几年来,烟农生病、孩子上学、烟叶生产等缺乏资金,我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帮他们解决,自己没有钱时就四处找亲戚朋友借,帮他们渡过难关。2000年以来,先后为烟农借垫资金达4万多元。烟农把我当成了依靠,当成了朋友,我的工作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我想我不能为党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老百姓能从我这个普通党员身上感觉到共产党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004年10月,因年龄原因,我从官渡镇人大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改非”的文件宣布后,我想:自己在基层风里来雨里去、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现在退出领导岗位后,总该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即使不能休息,也可以从事一点轻松的工作,再不能去分管烟叶产业了。但是,镇党委政府却继续让我分管全镇的烟叶产业,并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面对组织上的信任,我二话没说,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看到我整天忙忙碌碌的样子,亲戚朋友们劝我说:老胡,你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既不是班子成员、又不可能升官发财,还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到底图个什么呀?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我什么也不图。组织上信任我,群众需要我,自己也真的舍不得为之奋斗多年的烟叶产业和朝夕相处的烟农,是我继续干下去的理由。为了这个理由,老婆不理解,儿女有怨气。去年烟叶收购期间,竹山二中读书的儿子出了事,学校要求必须由我去处理,可我天天忙于收购,实在脱不了身,只好让我女儿代我去处理。最后,儿子怨我没有去,老婆吵我不顾家,真是里外不是人。我回想这么多年,家里的事的确管得很少,深感愧对儿女、愧对家庭,但却无愧于信任我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
  分管烟叶产业九年来,踏遍了官渡的山山水水,进百家门,吃百家饭,完全融入到烟农之中。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村组农户中,冬季挨家挨户发动群众、落实面积,春天督促育苗、移栽,夏季督促田间管理与烘烤,秋后整天坚守在收购现场。寒来暑往,岁序更替,伴随着烟叶产业一天天发展壮大。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官渡镇的烟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真正发展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项目。到2006年,全镇共发展烟叶5000亩,实现产值638万元,上缴税收133.98万元。曾经抵触情绪最大的楼房村从2002年的14户发展到2006年的106户、实现产值152万元,仅烟叶一项人均增收770元。如今的楼房村,90%的农户购买了电视机,80%的农户开通了电话、购置了手机,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看着越来越漂亮的农舍、蜿蜒山间的通村水泥路、修整一新的水窖堰渠以及老百姓生活富裕后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一种付出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各位领导、同志们,如果说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各级党组织关心支持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本人还有很多地方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差甚远。今天让我站在这里发言,感到受之有愧。但我一定会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保持和发扬心系群众、勤勉敬业、不辞劳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