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县劳动模范、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校长、校党委书记贺朝炎
短短四年时间,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发生了令人称奇的嬗变:2003年12月,该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512工程”合格学校和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5月,组建成立了“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先后转移培训劳动力1.2万人,就业安置率达100% ;今年3月,该校又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技术学校......
这所名不见经传的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成为让人们刮目相看的名校,这种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罕见的,在这耀眼的业绩之中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创业和顽强拼搏的汗水,也倾注着被誉为教育战线“拼命三郎”、职教发展“领头羊”--贺朝炎同志的心血。
“办学方向应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经济的发展,专业设置应贴近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才出口畅,招生才能进口旺,学校事业才能得到发展和社会认可。”谈起职业教育发展,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校长、校党委书记贺朝炎同志很内行。
创业是艰辛的,也是欣慰的。在各地纷纷苦叹职校难办、招生不易的情况下,刚刚由原十堰电大竹山分校、一职中等单位组建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舍还是租借原竹山一中的一栋旧楼房办公,学生教室、宿舍也全部挤在这一栋旧楼里。当时教职工仅45人,学生不足200人。职教中心内部困难重重,职工人心思走,新生招不进,老生留不住,学校一度陷入了低谷。2002年12月,组织上任命贺朝炎同志为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他,面对困境,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大胆点燃改革学校用人制度、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待遇“三把火”,先后出台了83种管理制度和44个岗位责任制,学校各项工作运转很快有章可循,教师队伍中迅速掀起一种工作比干劲、比奉献、比成绩的良好氛围。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校之长的贺朝炎同志深知这一点。他着手健全了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坚持推行推门听课、民主评教、教学督查、常规月检、教学反馈为主的“一听一评,两查两反馈”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他还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随着市场转”的指导思想,面向省内外用人市场、面向广大农村,坚持巩固提高老专业,不断拓宽新专业,先后开设了艺术幼教、电子电工、计算机及应用、医药、护理、机械制造等专业,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同时,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先后与北京小红帽幼儿园、广东惠州合正科技公司、广东永昶集团、深圳东亚科技公司三家大型企业签订定向就业安置协议。每年深圳东亚集团、惠州永昶集团、东风公司等20多家企业都先后到学校订购和招录对口人才,艺术幼教专业的学生每年还未毕业就“名花有主”了,连续4年,职教中专毕业生安置率达100%,毕业生月收入达1000至2500元。对口高考连续4年上线率均达98%以上。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前进的原动力。今年四月,惠州永昶集团老总来该校招聘时介绍说:“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守纪律,适应性强,很受我们用人企业欢迎,我已经是第四次来校要学生了。”简洁的赞誉是社会对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肯定。贺朝炎同志任校长以来,还把改善校园基础能力建设,争取外部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通过广大教职职工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已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2003年5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竹山一中校址整体划拨给县职教中心。该校也从在校生从不足500人发展至目前的3058人,专业开设扩大到13个。学校自筹资金270多万元新建了标准食堂、多媒体教室等功能用房,运动场面积扩大到14100平方米。2006年7月,投资160多万元的学生公寓楼正式交付使用,今年被列为县政府“十大实事”、投资1500万元的教学实验综合大楼已进入三楼施工阶段。
“把学校办成农民就业和致富的摇篮”是贺朝炎最重视的事。近几年来,在他的倡导下,该校积极开展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积极探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学校与县劳动局、县阳光办、县扶贫办密切配合,利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先后发放宣传资料4万多册,组织广大农民参加“政府补贴、免费培训、免费安置”等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还面向市场定专业,开设了汽车驾驶、机电维修、沼气建设、有机茶制作、车工等短期培训专业,建设了5个专业实训基地,在广州、深圳、福州、江苏等全国20多家企业设立农民工实习训练基地,并对参训农民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安置、定时输出、跟踪服务。四年来,先后累计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1.2万人,让近万名农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月工资都在1200至2500元。
正是这一个个“第一”,使该校走出低谷,创造了非凡业绩,学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贺朝炎也多次评为“湖北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县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去年5月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苗东升 张光辉 庹朝晖)
短短四年时间,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发生了令人称奇的嬗变:2003年12月,该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512工程”合格学校和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5月,组建成立了“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先后转移培训劳动力1.2万人,就业安置率达100% ;今年3月,该校又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技术学校......
这所名不见经传的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成为让人们刮目相看的名校,这种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罕见的,在这耀眼的业绩之中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创业和顽强拼搏的汗水,也倾注着被誉为教育战线“拼命三郎”、职教发展“领头羊”--贺朝炎同志的心血。
“办学方向应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经济的发展,专业设置应贴近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才出口畅,招生才能进口旺,学校事业才能得到发展和社会认可。”谈起职业教育发展,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校长、校党委书记贺朝炎同志很内行。
创业是艰辛的,也是欣慰的。在各地纷纷苦叹职校难办、招生不易的情况下,刚刚由原十堰电大竹山分校、一职中等单位组建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舍还是租借原竹山一中的一栋旧楼房办公,学生教室、宿舍也全部挤在这一栋旧楼里。当时教职工仅45人,学生不足200人。职教中心内部困难重重,职工人心思走,新生招不进,老生留不住,学校一度陷入了低谷。2002年12月,组织上任命贺朝炎同志为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他,面对困境,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大胆点燃改革学校用人制度、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待遇“三把火”,先后出台了83种管理制度和44个岗位责任制,学校各项工作运转很快有章可循,教师队伍中迅速掀起一种工作比干劲、比奉献、比成绩的良好氛围。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校之长的贺朝炎同志深知这一点。他着手健全了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坚持推行推门听课、民主评教、教学督查、常规月检、教学反馈为主的“一听一评,两查两反馈”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他还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随着市场转”的指导思想,面向省内外用人市场、面向广大农村,坚持巩固提高老专业,不断拓宽新专业,先后开设了艺术幼教、电子电工、计算机及应用、医药、护理、机械制造等专业,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同时,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先后与北京小红帽幼儿园、广东惠州合正科技公司、广东永昶集团、深圳东亚科技公司三家大型企业签订定向就业安置协议。每年深圳东亚集团、惠州永昶集团、东风公司等20多家企业都先后到学校订购和招录对口人才,艺术幼教专业的学生每年还未毕业就“名花有主”了,连续4年,职教中专毕业生安置率达100%,毕业生月收入达1000至2500元。对口高考连续4年上线率均达98%以上。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前进的原动力。今年四月,惠州永昶集团老总来该校招聘时介绍说:“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守纪律,适应性强,很受我们用人企业欢迎,我已经是第四次来校要学生了。”简洁的赞誉是社会对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肯定。贺朝炎同志任校长以来,还把改善校园基础能力建设,争取外部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通过广大教职职工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已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2003年5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竹山一中校址整体划拨给县职教中心。该校也从在校生从不足500人发展至目前的3058人,专业开设扩大到13个。学校自筹资金270多万元新建了标准食堂、多媒体教室等功能用房,运动场面积扩大到14100平方米。2006年7月,投资160多万元的学生公寓楼正式交付使用,今年被列为县政府“十大实事”、投资1500万元的教学实验综合大楼已进入三楼施工阶段。
“把学校办成农民就业和致富的摇篮”是贺朝炎最重视的事。近几年来,在他的倡导下,该校积极开展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积极探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学校与县劳动局、县阳光办、县扶贫办密切配合,利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先后发放宣传资料4万多册,组织广大农民参加“政府补贴、免费培训、免费安置”等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还面向市场定专业,开设了汽车驾驶、机电维修、沼气建设、有机茶制作、车工等短期培训专业,建设了5个专业实训基地,在广州、深圳、福州、江苏等全国20多家企业设立农民工实习训练基地,并对参训农民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安置、定时输出、跟踪服务。四年来,先后累计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1.2万人,让近万名农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月工资都在1200至2500元。
正是这一个个“第一”,使该校走出低谷,创造了非凡业绩,学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贺朝炎也多次评为“湖北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县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去年5月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苗东升 张光辉 庹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