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宝丰镇党委书记师利龙
□ 黄治荣 刘佳平
作为全县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的宝丰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有哪些新举措和作为呢?日前,记者专访了宝丰镇党委书记师利龙。
师利龙说,宝丰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今年将突出抓好三项核心工作。一是着力培植以生态绿茶为主导的绿色致富产业。镇、村将集中力量加快以九里岗为中心的2万亩高香型生态绿茶基地建设,当年新建茶园2000亩;积极支持圣水公司九里岗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把生态绿茶建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庭院经济,使喻家塔、曹家湾、双庙、韩溪河、下坝5个示范村80%的农户有绿色致富项目。二是着力推进以“三改一建、三清一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示范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在5个示范村和305省道沿线村实施改水、改厕、改路和沼气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通村水泥路70公里、通组到院公路30公里,培植“三改一建”示范户1500户,实施扶贫搬迁100户400人,消除贫困人口3000人。在此基础上,困村制宜、依山就势、随湾就院,加快旧村改造、农户住房新建和旧房穿衣戴帽。同时,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全镇启动“三清一化”(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和庭院绿化)工作,全面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三是着力推进文明新村创建。深入抓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和六大工程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大力开发地域文化——女娲文化、宝石文化、彩船歌文化,塑造健康向上的村风民情;实施好示范村的“三室一场”(宣传文化室、卫生室、信访谈心室和篮球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师利龙说,全镇通过“兴、建、创”,力争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250元,农村经济示范户增加到1500户,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和亮点;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到2010年建成形式多样、标准一流、各具特色的新农村25个,使80%的农庄成为人畜分离、绿树成荫、产业发达、路网通畅、田园风光式农庄,80%的农户成为花园式庭院、小康家庭。
□ 黄治荣 刘佳平
作为全县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的宝丰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有哪些新举措和作为呢?日前,记者专访了宝丰镇党委书记师利龙。
师利龙说,宝丰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今年将突出抓好三项核心工作。一是着力培植以生态绿茶为主导的绿色致富产业。镇、村将集中力量加快以九里岗为中心的2万亩高香型生态绿茶基地建设,当年新建茶园2000亩;积极支持圣水公司九里岗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把生态绿茶建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庭院经济,使喻家塔、曹家湾、双庙、韩溪河、下坝5个示范村80%的农户有绿色致富项目。二是着力推进以“三改一建、三清一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示范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在5个示范村和305省道沿线村实施改水、改厕、改路和沼气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通村水泥路70公里、通组到院公路30公里,培植“三改一建”示范户1500户,实施扶贫搬迁100户400人,消除贫困人口3000人。在此基础上,困村制宜、依山就势、随湾就院,加快旧村改造、农户住房新建和旧房穿衣戴帽。同时,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全镇启动“三清一化”(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和庭院绿化)工作,全面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三是着力推进文明新村创建。深入抓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和六大工程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大力开发地域文化——女娲文化、宝石文化、彩船歌文化,塑造健康向上的村风民情;实施好示范村的“三室一场”(宣传文化室、卫生室、信访谈心室和篮球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师利龙说,全镇通过“兴、建、创”,力争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250元,农村经济示范户增加到1500户,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和亮点;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到2010年建成形式多样、标准一流、各具特色的新农村25个,使80%的农庄成为人畜分离、绿树成荫、产业发达、路网通畅、田园风光式农庄,80%的农户成为花园式庭院、小康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