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弓 长
“这几年,我生意大了,利润薄了,手机费降了”何昌奎用一句话说出自己做生意和用手机的感受。
何昌奎是潘口乡张武沟村一组人,1996年前在十堰一家玻璃店打工,1997年回到竹山自己开了一家玻璃店。今年春节前夕,他买了第十一部手机,这一部是给妻子的,而他在去年十一月给自己买了一部CECT最新款手机。从1997年到2005年,他一共用了十部手机。
回想起当时花7000多元买了一部摩托罗拉手机,何昌奎说:“联系生意起来很方便,在谈生意时也很神气。”他说那时候心里不仅把手机当通信工具,还觉得是自己的一大笔固定资产。后来,随着手机的大幅度降价和普及,他就真正地只把手机当工具使用,以致于在外面吃饭和进货时,因为粗心大意丢过两部手机。
何昌奎换手机的故事是竹山通信事业的一个缩影。短短八九年间,竹山手机用户从百余人发展到四万多人,而今卖菜、收废品的人也用上了手机,初中甚至个别小学生也用上了自己的手机。眼下,在富裕的人们和年轻一族眼里,手机简直就是低值易耗品了,他们对于手机的要求,已经不满足通信的功能,更多的是炫耀身份和个性时尚的代言人。
“这几年,我生意大了,利润薄了,手机费降了”何昌奎用一句话说出自己做生意和用手机的感受。
何昌奎是潘口乡张武沟村一组人,1996年前在十堰一家玻璃店打工,1997年回到竹山自己开了一家玻璃店。今年春节前夕,他买了第十一部手机,这一部是给妻子的,而他在去年十一月给自己买了一部CECT最新款手机。从1997年到2005年,他一共用了十部手机。
回想起当时花7000多元买了一部摩托罗拉手机,何昌奎说:“联系生意起来很方便,在谈生意时也很神气。”他说那时候心里不仅把手机当通信工具,还觉得是自己的一大笔固定资产。后来,随着手机的大幅度降价和普及,他就真正地只把手机当工具使用,以致于在外面吃饭和进货时,因为粗心大意丢过两部手机。
何昌奎换手机的故事是竹山通信事业的一个缩影。短短八九年间,竹山手机用户从百余人发展到四万多人,而今卖菜、收废品的人也用上了手机,初中甚至个别小学生也用上了自己的手机。眼下,在富裕的人们和年轻一族眼里,手机简直就是低值易耗品了,他们对于手机的要求,已经不满足通信的功能,更多的是炫耀身份和个性时尚的代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