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宁静祥和的村落、这里曾经是绿柳成阴的农家小院、这里曾经是瓜果飘香的乐园,这里曾经是小桥流水人家。而今,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消失了!当我们再次走进官渡老爷山,面对一片废墟,两个多月占地移民工作中的那些人和事都历历在目,让我们感慨万千。
特殊的动员会
7月7日,官渡老爷山的73户移民和各家老小积极主动地汇集在退休干部高玉寿家的场院上,他们为什么这么积极,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那是老少爷们几代人盼望的事终于到了,潘口电站终于动工了,“建电站有啥好,把我们撵的鸡飞狗跳、无家可归”,“你看到的只是脚尖上的事,眼光要长一点嘛!”“土地没了,都喝西北风多好哇……”开会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我顿时感受到一股紧张的氛围,也不知道那些“刁钻”的人们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当然,他们的议论是肺腑之言还是间接抵触一听便知,“老爷山的父老乡亲们,今天,我代表党委政府在这里做动员报告……”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伍盛国同志做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动员,会场安静的连落下一颗针的声音都能听见。说是做报告,还不如说是解除移民心中的忧虑和疑惑,报告会紧紧围绕移民的切身利益进行沟通,并把未来新集镇前景和发展与现在进行比较,从乡亲们的脸上,我心中的那块石头慢慢开始回落。接下来,县移民局副局长刘启富说,“请乡亲们放心,移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我们一定会按照国家移民政策办事,不会让大家吃亏,眼前大家会很辛苦,以后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发展前景”,“没意见,国家搞建设是好事,我们眼前的利益算不了什么,我们这辈人辛苦,下一代不就舒坦了,”当听到占地移民代表表态发言时,让我感受到老爷山的农民是高素质的农民,是顾全大局的农民,“张书记,未来的集镇是啥样子、伍书记,你们计划什么时候动工?”移民们纷纷向干部问起移民的事情,夜很深了,就这样,一次成功的动员会凝聚了老爷山73户313人乡亲们的心,可以想象,从今开始,每个人心中便有了新的梦想。
挖掘机的身影
8月10日,移民户的房屋在挖掘机的推挖下“轰”地一声推倒,由此,占地移民的房屋进入大拆迁的高潮,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并不容易,在这个身影的背后,不知有多少移民干部,政府干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这个身影也将凝聚成难忘的画面,前一个多月以来,政府针对全镇镇直机关、单位出台了“六包责任制”,从此,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通往新集镇的公路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干部职工来回奔波的身影,为了让移民尽早搬进过渡房,镇直干部走村入户,宣传移民政策、帮助移民解决搬迁中的困难,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政府干部李文学为了困难移民户顺利搬迁,私人出钱2000余元,经常为移民户出钱请车、出钱请工,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他只是轻轻一笑,“这是应该的”,还有许多干部在包保的移民户搬迁时都会送上几百元,表达关怀之心;地税分局汪远银局长干脆把单位的房子无偿让给移民高运平作为过渡房……让我们感动的事迹还有很多,在一个月零三天的时间里,他们不等不靠,积极为移民想办法、拖路子、抢时间、抓进度,通过短暂的33天时间将新集镇老爷山73户313人全部安置到过渡房居住,确保了开挖工程如期进行。我亲眼目睹了该镇占地移民中干部雷厉风行的作风,也见证了在占地移民中乡亲们的那种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这个身影是挖掘机开挖的身影,当移民群众看到这个身影,将意识着家园被摧毁,土地被吞噬,是怜惜和害怕,细细体会,这个身影是充满希望的身影,无论多长时间,这个身影将永远凝聚成难忘的画面,包含着移民人的酸甜苦辣。
解不开的秘密
谁都知道,凡是搞移民的乡镇,干部的日子都不好过,作为潘口电站二期移民的主战场官渡镇,更是一样,作为主战场指挥员、班长龚世华同志,怎样用好一班人,怎样让大移民工程这盘棋有条不紊地下好,怎样做到服务周全、依法拆迁、和谐移民、都是他日夜思索的问题。每次走进他的办公室,他十有八九都是拿着铅笔在集镇效果图上比来画去,“小高哇,你看这集镇饮水是从这儿近还是从这儿近啦,不懂要学。”我被他问的很唐突,心想这哪儿是你操心的事,但我不敢说出来。自占地移民工程开始以来,如果他在镇上,每天早晨吃罢饭总是步行到老爷山走一躺,不需要别人跟着,也不坐车,有时候遇到镇上的干部叫他坐一段摩托车,他都婉言拒绝,当背后有人问起说龚书记为啥不坐车呢?这是一个秘密,每次到工地时手上都挽着一条汗巾,即使是再大的太阳,走得满头大汗,也不坐车。真奇怪,我想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那时因为他坐车去了解移民群众不方便,同时看到移民的父老乡亲都热火朝天地忙碌,他坐在车上去溜达一圈能了解移民的疾苦吗,这样能了解干部服务周到不周到,移民户生活、搬迁有啥困难急需解决吗?他这样做看上去虽然是小事,但能够凝聚干部的作风,能贴近群众,也能听到老百姓的心声。每次从老爷山归来,总会发现一些问题,有时在桌上吃饭也会问起移民的事,书记有时会跑到老爷山为移民做宣传员,面对面地给移民讲解移民政策,他说:“移民工作千头万序,“先移思想后移民”,要把政策讲透彻,思想工作做到位”让移民心甘情愿地搬迁。
撕心裂肺的痛哭
有人是因为失去亲人而伤心,有人是因为胜利喜悦而落泪,何勤善家的大娘是因没有了房屋、没有了家园又要顾全大局流出了眼泪,“姑娘,大娘昨晚想了一宿没睡,想通了,前几天啦也为难你了,过几天我就请工开始扒瓦。”大娘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哽咽,“扒了吧,扒了再起新的,新的好!”仿佛简单的话语里饱含了大娘历经沧桑的一生,“姑娘,你知道我盖这房子的时候多难吗,虽不是啥好房子,我门刚分家那几年,家里什么也没有,孩子又小,我没办法只好靠种菜卖,每天早晨不等天亮就挑到集镇的街上去卖,卖了三年的菜才纂够盖房的钱,这几年盼着孩子都有了职业,刚过上太平日子,再说我们都已住习惯了,房子说没就没了,姑娘你说大娘舍得吗?”说到此,大娘的泪水潮水搬滚落,哭声惊动了周围的邻居,女镇长也跟着眼睛湿润了,我们什么话都不想说,只是坐在那儿倾听一位长者在诉说她内心的痛苦,我想,像大娘这样历尽艰辛建设自己家园的乡亲还有很多,他们都没有固定的收入,在农村都靠肩挑背磨过日子,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寸一土的建设自己的家园,虽然说不上高楼大厦,但都很满足安逸,他们虽然没有象大娘这样直接表露出来,但他们此时的心情都很难过,“姑娘,自从你第一次来,我就知道不搬是不行的,别看大娘读书少,大道理我懂,搞建设是大事,光顾私人利益是不行的,来,小伙子,给大娘照张照片,大娘擦干了脸上的泪水,坚强的站了起来,我忙起身帮大娘实现了小小的愿望,从她的身上,让我读懂了一位农村妇女的通情达理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家庭意识,也让我们看到了占地移民313人此时此刻的心境和服从大局的可贵精神。
官渡镇在经历一个月零三天的时间内,彻底完成了首期移民攻坚任务,与该镇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与老爷山73户占地移民的大力配合是分不开的,他们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同掀起了移民迁建的序幕,开启美好的明天。 (高运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