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进的背后
成功引进汉江集团进军竹山、全面接手堵河流域水能大开发,创造了加速推进潘口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的机遇。
机遇不是随时都有,也并非一成不变,机遇能不能转化为实际成果,潘口水电站项目能否成功争取上马,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而且,机遇和挑战本身是对立统一体,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
三十多年来,潘口水电站项目历经太多酸甜苦辣。最近三年多来,项目推进工作,更可谓千淘万漉终辛苦,狂沙吹尽始见金。
有人说,重大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的过程。有人说,而今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是个只注重结果的时代。因此,注定了潘口水电站项目的推进,一波三折,九磨十八难;注定了项目推进的背后,个中千辛万苦,更与何人说?!
堵河流域水能大开发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到了本届县委、县政府肩上,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比神圣。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潘口水电站项目成功进入国家核准程序,项目推进的背后,体现了县委、县政府不负人民重托、对竹山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展示了班子集体“聚精会神谋大事,一心一意促发展”的品格,树立了主要领导“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信念。
作为领导全县的核心,县委决策层深知:潘口水电站经济指标不优、投资概算过大、移民补偿投资占比过高是项目本身的“软肋”,也是业主是否愿意投资、银行是否同意贷款、国家是否核准的关键所在。他们更知道,抓住了这一轮能源建设的机遇,竹山就能够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得未来可持续发展,失去了这次机遇,潘口水电站也许再无上马的可能,竹山经济社会难有大的发展。
谋定而后动,知难而后进。2005年初开始,潘口水电站项目进入攻坚时期。3个多月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轮番上阵,分管领导全力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县对省直21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57次汇报衔接,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汇报、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的攻克,终于成功争取省政府于3月23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最终形成了会议纪要,明确将潘口水电站纳入全省重点扶贫项目、作为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给予税费优惠、享受调峰电价等一系列颇有“含金量”的政策,省政府并且责成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本着积极支持的原则,尽量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努力为该项目建设创造条件”。根据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省政府同意减免潘口水电站项目的税费和给予政策性扶持的资金合计高达3.4亿元,直接降低其概算投资近10个百分点,增强了业主开发建设的信心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
今年2月,我县再次成功争取省政府为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同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核准,并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尽快出具和完善项目申请核准所需的支持性文件。
据悉,省政府就一个地方建设项目召开两个专题会议、出台两份专题会议纪要、给予几亿元额度的优惠政策扶持,竹山历史上绝无仅有,全省史无先例。
权力匹配责任,责任意味着服务和奉献。为了推进潘口水电站项目,市县领导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2003年9月,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县委书记書記协调省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顺利将项目开发权和前期成果转让给纵横控股集团,当天从武汉往返长沙,因京珠高速公路交通堵塞和大雨倾盆,两位领导当机立断租乘农用车,绕行乡间土路,当他们满身泥水准时出现在省电力公司会议室,与会者无不钦佩有加;2005年3月,县长沈学强长住武汉争取省里支持,白天跑政府找部门,晚上熬夜亲自写汇报材料,经常忙到凌晨;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县委常委沈明云为争取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环境影响批复和可研报告批复,以及13个专题报告的咨询审查批复过程中,为尽快拿到批文,他甘当办事员,缠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家部委,泡茶水、擦桌子、拖地板,习以为常……
项目推进的背后是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快节奏的工作状态。2004年2月11日,人们还沉浸在新年节日喜庆的气氛中,市县政府和移民部门、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抽调的150余人组成的10个调查专班,已经开始爬山涉水,进村入户,开展潘口水电站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四个月里,调查组的队员们深入竹山、竹溪两县10个乡镇246个村6700多户,逐户逐项对17个类别30多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登记。肩负着综合协调督办重任的县水电产业开发办公室组建三年来,搜集整理的潘口水电站相关档案资料达770多册,拟定提交省市有关部门和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各类文件、材料足足装满两只大旅行箱,承办涉及潘口水电站项目工作的专题会议达110多次,仅以市县政府名义起草的文件达100多个。
两年多来,市县党委、政府帮助业主和设计单位先后组织完成了项目核准所需的17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咨询、修定、评审、审查,累计召开咨询、评审会议达80多场次。其中,仅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告就进行了5次修编、6次咨询。
艰难困苦,玉汝与成。市县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劲头、不计个人苦乐得失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各级领导和专家,赢得了他们的真诚理解和大力支持,使潘口水电站项目得以克难勇进,一往直前。
省移民局局长汪元良多次说,竹山县的领导干部诚恳可亲、作风可信、精神可敬。在全市项目推进会议上,市长陈天会号召全市上下,学习竹山坚韧不拔跑项目的精神。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领导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党委、政府,没有上不去的项目;有这样的领导干部,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如果说,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历史将记下潘口水电站项目推进背后的这些人、这些细节: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带病出差,每次临行,妻子都要再三叮嘱他别忘了按时吃药;为筹谋向省政府专题汇报,县委书记書記食不甘味,彻夜难眠;县长沈学强老母亲病瘫在床,不仅不能侍奉敬孝,连当面嘘寒问暖的机会也不多;具体负责推进潘口水电站项目三年来,县委常委沈明云在家的时间累计不足两百天,奔波在外的艰辛和无奈只有他自己知道……
2006年3月2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潘口水电站核准事宜,主持会议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说:“十堰市、竹山县政府百折不挠的毅力让我们很感动,省里一定想办法支持潘口水电站上马。”
周副省长的这句话,看似平常不过,却是最高的评价和奖赏。(张华魁)
成功引进汉江集团进军竹山、全面接手堵河流域水能大开发,创造了加速推进潘口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的机遇。
机遇不是随时都有,也并非一成不变,机遇能不能转化为实际成果,潘口水电站项目能否成功争取上马,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而且,机遇和挑战本身是对立统一体,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
三十多年来,潘口水电站项目历经太多酸甜苦辣。最近三年多来,项目推进工作,更可谓千淘万漉终辛苦,狂沙吹尽始见金。
有人说,重大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的过程。有人说,而今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是个只注重结果的时代。因此,注定了潘口水电站项目的推进,一波三折,九磨十八难;注定了项目推进的背后,个中千辛万苦,更与何人说?!
堵河流域水能大开发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到了本届县委、县政府肩上,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比神圣。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潘口水电站项目成功进入国家核准程序,项目推进的背后,体现了县委、县政府不负人民重托、对竹山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展示了班子集体“聚精会神谋大事,一心一意促发展”的品格,树立了主要领导“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信念。
作为领导全县的核心,县委决策层深知:潘口水电站经济指标不优、投资概算过大、移民补偿投资占比过高是项目本身的“软肋”,也是业主是否愿意投资、银行是否同意贷款、国家是否核准的关键所在。他们更知道,抓住了这一轮能源建设的机遇,竹山就能够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得未来可持续发展,失去了这次机遇,潘口水电站也许再无上马的可能,竹山经济社会难有大的发展。
谋定而后动,知难而后进。2005年初开始,潘口水电站项目进入攻坚时期。3个多月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轮番上阵,分管领导全力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县对省直21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57次汇报衔接,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汇报、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的攻克,终于成功争取省政府于3月23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最终形成了会议纪要,明确将潘口水电站纳入全省重点扶贫项目、作为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给予税费优惠、享受调峰电价等一系列颇有“含金量”的政策,省政府并且责成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本着积极支持的原则,尽量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努力为该项目建设创造条件”。根据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省政府同意减免潘口水电站项目的税费和给予政策性扶持的资金合计高达3.4亿元,直接降低其概算投资近10个百分点,增强了业主开发建设的信心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
今年2月,我县再次成功争取省政府为潘口水电站项目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同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核准,并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尽快出具和完善项目申请核准所需的支持性文件。
据悉,省政府就一个地方建设项目召开两个专题会议、出台两份专题会议纪要、给予几亿元额度的优惠政策扶持,竹山历史上绝无仅有,全省史无先例。
权力匹配责任,责任意味着服务和奉献。为了推进潘口水电站项目,市县领导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2003年9月,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县委书记書記协调省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顺利将项目开发权和前期成果转让给纵横控股集团,当天从武汉往返长沙,因京珠高速公路交通堵塞和大雨倾盆,两位领导当机立断租乘农用车,绕行乡间土路,当他们满身泥水准时出现在省电力公司会议室,与会者无不钦佩有加;2005年3月,县长沈学强长住武汉争取省里支持,白天跑政府找部门,晚上熬夜亲自写汇报材料,经常忙到凌晨;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县委常委沈明云为争取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环境影响批复和可研报告批复,以及13个专题报告的咨询审查批复过程中,为尽快拿到批文,他甘当办事员,缠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家部委,泡茶水、擦桌子、拖地板,习以为常……
项目推进的背后是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快节奏的工作状态。2004年2月11日,人们还沉浸在新年节日喜庆的气氛中,市县政府和移民部门、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抽调的150余人组成的10个调查专班,已经开始爬山涉水,进村入户,开展潘口水电站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四个月里,调查组的队员们深入竹山、竹溪两县10个乡镇246个村6700多户,逐户逐项对17个类别30多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登记。肩负着综合协调督办重任的县水电产业开发办公室组建三年来,搜集整理的潘口水电站相关档案资料达770多册,拟定提交省市有关部门和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各类文件、材料足足装满两只大旅行箱,承办涉及潘口水电站项目工作的专题会议达110多次,仅以市县政府名义起草的文件达100多个。
两年多来,市县党委、政府帮助业主和设计单位先后组织完成了项目核准所需的17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咨询、修定、评审、审查,累计召开咨询、评审会议达80多场次。其中,仅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告就进行了5次修编、6次咨询。
艰难困苦,玉汝与成。市县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劲头、不计个人苦乐得失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各级领导和专家,赢得了他们的真诚理解和大力支持,使潘口水电站项目得以克难勇进,一往直前。
省移民局局长汪元良多次说,竹山县的领导干部诚恳可亲、作风可信、精神可敬。在全市项目推进会议上,市长陈天会号召全市上下,学习竹山坚韧不拔跑项目的精神。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领导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党委、政府,没有上不去的项目;有这样的领导干部,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如果说,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历史将记下潘口水电站项目推进背后的这些人、这些细节:市政府副厅级调研员李新祥带病出差,每次临行,妻子都要再三叮嘱他别忘了按时吃药;为筹谋向省政府专题汇报,县委书记書記食不甘味,彻夜难眠;县长沈学强老母亲病瘫在床,不仅不能侍奉敬孝,连当面嘘寒问暖的机会也不多;具体负责推进潘口水电站项目三年来,县委常委沈明云在家的时间累计不足两百天,奔波在外的艰辛和无奈只有他自己知道……
2006年3月2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潘口水电站核准事宜,主持会议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说:“十堰市、竹山县政府百折不挠的毅力让我们很感动,省里一定想办法支持潘口水电站上马。”
周副省长的这句话,看似平常不过,却是最高的评价和奖赏。(张华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