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同舟共济 上庸镇干群共著救灾群英谱
发布时间: 2010-07-2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7月18日,19日,连续两天的暴雨,让低洼的上庸镇老集镇顿成泽国,洪水汹涌而至,吞没着一切,老镇原居住区全部淹没在水底,一场救灾大战迫在眉睫。 
  住上新集镇的人虽然对自己的安全高枕无忧,但没有一个人不对此感到惊诧。这次洪水,史无前例。上庸镇北坝村民专程来到集镇黄州会馆处远看洪水,连声惊叹:好大的水呀!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被困获救的北坝村民章先元说:“那水呀,你不知道有多大,我们那群人差点没得命回来了!” 
  站在上庸新集镇俯瞰老集镇,湖面上看不到树梢,老镇原来海拔最高的居住区老卫生院也都淹没了,洪水高度渐渐逼近了上庸索桥,原田峪公路淹没殆尽,沿堵河的陆路交通瘫痪。整个老镇,全部被洪水吞噬。
  上庸镇因处于泗水归池之地,官渡河,泗河在两河口交汇,再和苦桃河,深河一起在老集镇处交汇,四条河流汇聚于此。上游的松树岭电站,竹溪鄂坪电站泄洪,而上庸镇的下游,潘口电站大坝导流洞泄洪较慢。如此一来,上庸老集镇就成了一个“大脚盆”,四条河的洪水滞留在这盆里,形成了史上未见的大湖。
  虽然移民搬迁完毕,但老集镇土地肥沃,仍有不少人搭棚子喂猪、喂牛、种地等,还有人挖沙,淘金。据被困的群众回忆,洪水大约是夜晚10点多猛涨的,到11点以后,洪水就是一浪高过一浪,一浪能上几步坎子。洪水猛涨,老北坝街被困31人几乎是仓皇逃命。
  北坝街村主任周平18日晚上9点接到上庸政府的电话就开始下河,他和另外两名干部一起到最危险处老北坝去组织群众靠山逃难。70多岁的宋兴洲老人不肯走,他在屋里门一关安心睡大觉,说:“干部假殷勤,把我哄出去了,好让贼娃子偷我东西!”周平没办法撞门,他还是不走,用电筒照他眼睛,他闭着不理。眼看水上北坝街了,周平想强行把人拖走,自己又拖不动,南坝那面的人过不来。没办法,周平最后去找邻居章先元,章先元对宋兴洲说,大水都上街了,我还想多活十几年啊,你不走我走了!宋兴洲这回信了,一骨碌爬起来,杵根拐棍就跑。当晚跑出的人都说,再晚五分钟,宋兴洲就跑不出来了。
  18日晚,周平喊出31人逃难。尤其是淘金的外地人,不熟悉堵河水情,周平跑到房子前大喊:“淘金的快出来,洪水来了!几个女人听到喊叫爬起来一看,水到脚边了,抱起孩子就跟着干部往山上跑。 
  19日凌晨1点多,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北坝后山梁子上一间棚子里。暴雨还止不住地下,饥渴难耐,浑身湿透,蚊虫叮咬,他们坚守到天亮。 
  19日天亮后看到,整个老集镇全部淹完,一片汪洋。在上庸镇政府直接组织下,周绍斌,温庆波、卢传富、许大成四个水性较好的船太公组成一支敢死队,冒着生命危险架一条铁船,身穿救生衣,从上庸大桥脚下出发,到河对岸北坝接人,深不可测的湖面上,几人小心翼翼地避开浮渣,开船过河,把被困人员顺利接回家。这支队伍当天共在湖面上来回四趟,每一趟都是提心吊胆。这只救援敢死队,为后续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被困31人平安回家,除了应该感谢周平、敢死队四个船太公外,关键是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党委政府。 
  采访时,被困人员章先元弟弟情不自禁地说:“那干部下力呀!还有派出所的,昨天晚上都是一夜没睡啵,都在河边上!那个一把手董军,他们两部车,警灯闪着,大灯开一夜,照着河那边,两边手机打得呜呜声的!今天中午2点多的时候,还在北坝隔着。还有一群县里干部,他们都和老百姓一样,那大的水,也上船,你说那不危险呀!镇上的一个小车差点被水冲跑了,停在河边组织群众撤退,水猛涨,最后把小车淹了,一群人把车推上岸,现在你看前头牌照都掉河里去了!” 
  7月19日中午,上庸镇办公室初步统计暴雨冲毁道路67公里,农作物受灾面积6700亩,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冲走牛78头,猪104头,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垮房23户81间,严重受损95户273间。累计损失九百多万元。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上庸镇干部群众同舟共济,视生命高于一切,奋力抢险,最终无一人伤亡。(贺荣靖 魏文勇)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