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一早,安静而忙碌的秦古镇政府被一阵阵吵闹声打破。司法所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询问情况后,了解到前来醉酒“大闹”政府的老汉是秦古镇荆竹村一组的村民,自己家出门必须经过的土路被自己的堂亲贾某堵住了,贾某某(以下简称老贾)心里越想越生气,早上吃饭时喝了几杯酒就来到政府要寻求帮助,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2006年老贾的老屋因为滑坡被毁损,经过镇城建办和村委会的政策引导和帮助,准备在自家的地上建新房。但是建房运送材料都必须从贾某的地里经过,当时老贾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贾某,说明此事并保证在建完房后马上将贾某的地予以恢复。贾某很快同意了。之后,直到老贾的新房入住后也没有将道路恢复成贾某的地。事情过了近十年,两家都没有提起过此事,3月下旬贾某突然提出来要老贾恢复他的土地,并要求画好地畔,不然就堵路不让老贾一家通过。老贾原以为是开玩笑,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依然种自己的地,过自己的日子,直到贾某真的用大石头把路堵得死死的。原本关系密切的两堂亲,疏远了起来。
司法所主动介入,疑难纠纷化心结
了解了情况,送走了老贾,综治办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却没有放松下来。在农村因山林土地边畔不清引起纠纷甚至是肢体冲突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纠纷,双方为此大打出手,甚至引发恶性事件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在研究了矛盾突破口、初步形成调解意向的情况下,4月14日上午,综治办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联合公安机关,将矛盾双方约到其所在的村委会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在给双方做了思想工作后,老贾提出自己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就用自己的一片6分大的茶园跟贾某换自家路占的贾某的地,另外作为补偿这9年来贾某的损失,再补上1000块钱,直接解决。然而贾某坚决不同意,坚持要恢复自家的地,守住地畔,不让老贾通过。调解一度陷入了僵局。
工作人员注意到贾某和老贾是堂亲,贾某说跟老贾商量此事时,老贾辱骂过他,且近十年来老贾都没为让其在自家地里修路的事有过一句好话,也许贾某要的并不是补偿而是老贾的礼行到位。想到这里法援工作者对老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求老贾承认自己的错误。贾某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不对并向贾某道了歉。这时贾某也松开了一直紧绷的脸,氛围缓和了下来,慢慢说明自己的想法,觉得1000太少,要求4000元补偿自己那块7分地近十年的损失。看到调解有转机,法援工作者按照农村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对37m长、3m宽的道路所占2.5分地进行10年的补偿计算,最终劝说双方接受2000元的赔偿标准。
当场履行,双方仍是好堂亲
经过了长达3个半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笑着握手言和。老贾用自己6分的成熟茶园跟贾某换了屋前道路占用的4分地,此外老贾付给贾某2000元钱作为近十年占地的补偿费。签完调解协议,老贾就带着调解人员一行去看茶园、画边畔、村委写证明,并承诺当天就把现金交给贾某。至此肢体冲突没发生,堂亲没变成对头,矛盾解决了,还是好堂亲。该协议于协议达成之日已履行完毕。
案件点评:随着近几年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开始高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是外出务工农民要求回收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发纠纷;二是部分村民要求承包土地再分配引发纠纷;三是要求解决遗留问题引发纠纷。通过主动介入,把握矛盾发展动向,坐在院子里就把法律、道理谈个透,许多矛盾就调解了。(苗东升 叶鹏飞 程贤珍 唐菡)
2006年老贾的老屋因为滑坡被毁损,经过镇城建办和村委会的政策引导和帮助,准备在自家的地上建新房。但是建房运送材料都必须从贾某的地里经过,当时老贾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贾某,说明此事并保证在建完房后马上将贾某的地予以恢复。贾某很快同意了。之后,直到老贾的新房入住后也没有将道路恢复成贾某的地。事情过了近十年,两家都没有提起过此事,3月下旬贾某突然提出来要老贾恢复他的土地,并要求画好地畔,不然就堵路不让老贾一家通过。老贾原以为是开玩笑,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依然种自己的地,过自己的日子,直到贾某真的用大石头把路堵得死死的。原本关系密切的两堂亲,疏远了起来。
司法所主动介入,疑难纠纷化心结
了解了情况,送走了老贾,综治办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却没有放松下来。在农村因山林土地边畔不清引起纠纷甚至是肢体冲突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纠纷,双方为此大打出手,甚至引发恶性事件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在研究了矛盾突破口、初步形成调解意向的情况下,4月14日上午,综治办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联合公安机关,将矛盾双方约到其所在的村委会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在给双方做了思想工作后,老贾提出自己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就用自己的一片6分大的茶园跟贾某换自家路占的贾某的地,另外作为补偿这9年来贾某的损失,再补上1000块钱,直接解决。然而贾某坚决不同意,坚持要恢复自家的地,守住地畔,不让老贾通过。调解一度陷入了僵局。
工作人员注意到贾某和老贾是堂亲,贾某说跟老贾商量此事时,老贾辱骂过他,且近十年来老贾都没为让其在自家地里修路的事有过一句好话,也许贾某要的并不是补偿而是老贾的礼行到位。想到这里法援工作者对老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求老贾承认自己的错误。贾某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不对并向贾某道了歉。这时贾某也松开了一直紧绷的脸,氛围缓和了下来,慢慢说明自己的想法,觉得1000太少,要求4000元补偿自己那块7分地近十年的损失。看到调解有转机,法援工作者按照农村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对37m长、3m宽的道路所占2.5分地进行10年的补偿计算,最终劝说双方接受2000元的赔偿标准。
当场履行,双方仍是好堂亲
经过了长达3个半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笑着握手言和。老贾用自己6分的成熟茶园跟贾某换了屋前道路占用的4分地,此外老贾付给贾某2000元钱作为近十年占地的补偿费。签完调解协议,老贾就带着调解人员一行去看茶园、画边畔、村委写证明,并承诺当天就把现金交给贾某。至此肢体冲突没发生,堂亲没变成对头,矛盾解决了,还是好堂亲。该协议于协议达成之日已履行完毕。
案件点评:随着近几年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开始高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是外出务工农民要求回收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发纠纷;二是部分村民要求承包土地再分配引发纠纷;三是要求解决遗留问题引发纠纷。通过主动介入,把握矛盾发展动向,坐在院子里就把法律、道理谈个透,许多矛盾就调解了。(苗东升 叶鹏飞 程贤珍 唐菡)
相关新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