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10个项目入选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方元 通讯员 肖勇 报道:日前,市政府正式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10个项目入选。至此,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06个。
据了解,市文体局于2014年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工作。经各县市区申报、文本审核、专家评审、媒体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10个项目分别是:三腔哑功、郧阳榨油技艺、申氏榨油技艺、溢水豆瓣酱制作技艺、官渡木椅制作技艺、毛家窑陶器烧制技艺、席氏正骨术、茅箭清明会、龙华庙会、合碗席。
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简介
三腔哑功:起源于汉末,属民间独有多流传于房县的一个文艺曲牌,由高音唢呐、低音唢呐和锣鼓三样乐器合奏而成。以吹为主,只吹不唱,吹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嘴巴在动是用内力将声音逼出来。
郧阳榨油技艺:民间俗称“打油”,从北魏时期流传至今。是由人工捶打或撞击,直接从原料中挤出的油。有用桐籽、木梓制作的工业用油和用芝麻等制作的食用油。
申氏榨油技艺:主要采用人力撞榨的方式,直接从原料中挤压出油,不施用任何机械手段。源自光绪年间申氏家族自筹资金办起的锤榨油坊,至今在郧西传承延续。
溢水豆瓣酱制作技艺:竹山县溢水镇流传用黄豆制作豆瓣酱食用的技艺,制作的系列风味麻辣酱食品,兼有川湘口味,酱香独特。
官渡木椅制作技艺:已流传150年,以当地产马尾松为主要原材料,柏树、桑树等次之,其结构精巧、造型美观、色泽清爽、经济实用的技艺特征,较好地保留了民间实用家具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
毛家窑陶器烧制技艺:竹溪的毛家窑有200多年历史,烧制过程包括盘熟陶泥、制坯上釉、控火烧窑、适时开窑四个大的环节,特点是做工精细、胎壁薄匀、重量较轻、结实耐用,品种包括泡菜坛、花盆、工艺陶罐等20余种,花色100多个。
席氏正骨术:源于光绪年间,目前在丹江口开店接诊,传承了传统中医骨伤疗法的精华,以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基本方法为主,辅以针灸及外敷,内服家传药物治疗骨折、脱臼、脊椎劳损等,治愈率高。
茅箭清明会:是清明节期间民间存在于本家族中的民俗活动。有小清明会和大清明会之分。议程一般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开祠认祖、续谱传谱、敦亲睦族、功过奖惩、处理纠纷、戏班演出、拼桌摆宴、吃会认亲等内容。
龙华庙会:有上千年历史,是郧西县观音庙庙会活动的延伸,逐步衍化为集宗教、戏剧演出、民歌演唱、物资交易、民俗活动、说媒相亲为一体的综合性集会。
合碗席:是竹山盛行几百年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根据席面菜食组合和上菜程序的不同,又有 “带子上朝”、 “八大件”、“四大六小”、“三点水”、“五马踏四牛”、 “流星赶月”等七大类菜谱。其席面菜丰富、制作工艺讲究、菜食名称文雅、开席程序规范,广泛用于红白喜事、乔迁之喜、寿宴、生日宴等活动中。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方元 通讯员 肖勇 报道:日前,市政府正式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10个项目入选。至此,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06个。
据了解,市文体局于2014年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工作。经各县市区申报、文本审核、专家评审、媒体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10个项目分别是:三腔哑功、郧阳榨油技艺、申氏榨油技艺、溢水豆瓣酱制作技艺、官渡木椅制作技艺、毛家窑陶器烧制技艺、席氏正骨术、茅箭清明会、龙华庙会、合碗席。
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简介
三腔哑功:起源于汉末,属民间独有多流传于房县的一个文艺曲牌,由高音唢呐、低音唢呐和锣鼓三样乐器合奏而成。以吹为主,只吹不唱,吹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嘴巴在动是用内力将声音逼出来。
郧阳榨油技艺:民间俗称“打油”,从北魏时期流传至今。是由人工捶打或撞击,直接从原料中挤出的油。有用桐籽、木梓制作的工业用油和用芝麻等制作的食用油。
申氏榨油技艺:主要采用人力撞榨的方式,直接从原料中挤压出油,不施用任何机械手段。源自光绪年间申氏家族自筹资金办起的锤榨油坊,至今在郧西传承延续。
溢水豆瓣酱制作技艺:竹山县溢水镇流传用黄豆制作豆瓣酱食用的技艺,制作的系列风味麻辣酱食品,兼有川湘口味,酱香独特。
官渡木椅制作技艺:已流传150年,以当地产马尾松为主要原材料,柏树、桑树等次之,其结构精巧、造型美观、色泽清爽、经济实用的技艺特征,较好地保留了民间实用家具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
毛家窑陶器烧制技艺:竹溪的毛家窑有200多年历史,烧制过程包括盘熟陶泥、制坯上釉、控火烧窑、适时开窑四个大的环节,特点是做工精细、胎壁薄匀、重量较轻、结实耐用,品种包括泡菜坛、花盆、工艺陶罐等20余种,花色100多个。
席氏正骨术:源于光绪年间,目前在丹江口开店接诊,传承了传统中医骨伤疗法的精华,以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基本方法为主,辅以针灸及外敷,内服家传药物治疗骨折、脱臼、脊椎劳损等,治愈率高。
茅箭清明会:是清明节期间民间存在于本家族中的民俗活动。有小清明会和大清明会之分。议程一般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开祠认祖、续谱传谱、敦亲睦族、功过奖惩、处理纠纷、戏班演出、拼桌摆宴、吃会认亲等内容。
龙华庙会:有上千年历史,是郧西县观音庙庙会活动的延伸,逐步衍化为集宗教、戏剧演出、民歌演唱、物资交易、民俗活动、说媒相亲为一体的综合性集会。
合碗席:是竹山盛行几百年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根据席面菜食组合和上菜程序的不同,又有 “带子上朝”、 “八大件”、“四大六小”、“三点水”、“五马踏四牛”、 “流星赶月”等七大类菜谱。其席面菜丰富、制作工艺讲究、菜食名称文雅、开席程序规范,广泛用于红白喜事、乔迁之喜、寿宴、生日宴等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