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为有效提升竹山城区对外交通形象,今年以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创新手段,强化管控,有效助推了“五城联创”工程的深入开展,为城区广大居民安全出行营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得到了各级领导及交通参与者的一致“点赞”。
科学调配警力部署。大队在对一中队管辖区域进行调整(即将原归其管辖的文峰、潘口两乡镇分别调整给三中队、机动中队管辖,一中队只负责管理城区道路)的基础上,继续将城区正常上班时段以外的事故处警交由事故调处中队受理,有效减轻了其管理负荷与压力。同时在原有16名警力的基础上,又先后增加了6名警力(2名正式民警、4名协警,总警力增加至22人)充实到一中队,为强力开展城区治堵保畅工作提供了警力保障。
及时更新标志标线。先后筹资30余万元对主城区街道交通标线进行了全面施划更新,对城区所有街道各类交通标志进行了更新增设。为保障更新的交通标线更加实用,大队通过反复研判,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创新。一是重新施划新标线前,将原模糊不清的标线予以彻底铲除,打磨处理,提升了新标线的附着力;二是将非机动车道宽度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原本较窄的机动车道得以适当增宽,更便于行车通畅;三是在接近人行道处增划了白色实线,以告之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时将车停在人行道以外区域,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行人过马路安全;四是增设了公交专用停车位,既提示其他车辆不能占用公交车位随意停车,又保证公交车上下客时有“合法”的停车位置;五是在交通最繁华路口(如县医院急救通道出入口)增划了网状线,以告示驾驶人禁止在设置本标线之交叉路口临时停车,防止交通堵塞。据统计,先后共增设禁令或指示交通标志56块,更新标志标牌69块,安装禁停等大型提示标牌22块。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目前已在堵河一桥转盘至北门沟路段北侧人行道边沿安装了低护栏,禁止小型车辆以上机动车辆停放,有效解决了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车及机动车上下人行道时占用行车道导致交通堵塞等问题,实现了还道于人目标。在张振武小学门前路段安装了4条减速带,为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系上了“安全带”;在堵河二桥南头设置了环型岛,在该桥北头增装了减速带,有效解决了行车无序及事故频发症结问题。下一步,将结合城区人民路北大街十字路口交通状态异常复杂,交通秩序管理难度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等现状,交警大队拟在北大街陡坡路段安装6条减速带,同时建议在该十字路口处增设红绿灯设施,并架设人造天桥;在县医院急救通道路口至北大街路口路段人行道外侧设置低护栏,禁止两侧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此外拟将邮电路设置为单行道(只出不进),以最大限度地规范行车秩序,提高通行效率。
提升科技管理含量。筹资50余万元对城区道路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城区原“枪式”模拟探头改换为“球型”高清探头,实现了对交通违法实时自动抓拍,即机动车在城区人民路等路段违法停车、压中心黄实线行驶(含正常行驶、超车、会车及调头)、违法调头、逆向行驶及在设有红绿灯的路口逆向抢道的,均会被自动抓拍记录,上网处罚。对十堰路口红绿灯设施进行了改造更新,增装了人行道信号灯;在北门沟十字路口加装了移动式红绿灯。同时,拟计划在北门沟、北大街路口增设固定红绿灯或架设人行天桥,相关问题正在调研论证之中。此外,将迅速启动目前尚未设置监控设备区域建设,力争尽快实现交通监控设施在城区全覆盖、零死角。
强化交通秩序整治。全面落实“高峰站点、低峰巡线”及“早中晚提前半小时上岗、退后半小时下班”工作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区所有道路不失管、不失控。由女子交警对财政局、县医院、北门沟、施洋转盘、白马服饰等路口实行定点疏导执勤,保障了重要路口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坚持对车辆乱停乱放、压线抢道行驶、随意掉头转弯、行经斑马线不避让行人及行人乱穿马路、出店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零容忍”纠处到位,特别是始终将麻木车、出租车、面的车、渣土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作为重中之重,严加管控,从不姑息。此外,主动会同城管执法局对主城区车行道乱停乱放车辆、人行道上的“僵尸车”等及时拖曳至租用停车场,有效净化了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同时,应问政群众代表建议,从2014年11月8日起一直坚持落实晚18时至21时的夜间城区路面巡逻机制,为进一步规范城区夜间交通秩序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徐家定)
科学调配警力部署。大队在对一中队管辖区域进行调整(即将原归其管辖的文峰、潘口两乡镇分别调整给三中队、机动中队管辖,一中队只负责管理城区道路)的基础上,继续将城区正常上班时段以外的事故处警交由事故调处中队受理,有效减轻了其管理负荷与压力。同时在原有16名警力的基础上,又先后增加了6名警力(2名正式民警、4名协警,总警力增加至22人)充实到一中队,为强力开展城区治堵保畅工作提供了警力保障。
及时更新标志标线。先后筹资30余万元对主城区街道交通标线进行了全面施划更新,对城区所有街道各类交通标志进行了更新增设。为保障更新的交通标线更加实用,大队通过反复研判,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创新。一是重新施划新标线前,将原模糊不清的标线予以彻底铲除,打磨处理,提升了新标线的附着力;二是将非机动车道宽度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原本较窄的机动车道得以适当增宽,更便于行车通畅;三是在接近人行道处增划了白色实线,以告之机动车驾驶人礼让行人时将车停在人行道以外区域,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行人过马路安全;四是增设了公交专用停车位,既提示其他车辆不能占用公交车位随意停车,又保证公交车上下客时有“合法”的停车位置;五是在交通最繁华路口(如县医院急救通道出入口)增划了网状线,以告示驾驶人禁止在设置本标线之交叉路口临时停车,防止交通堵塞。据统计,先后共增设禁令或指示交通标志56块,更新标志标牌69块,安装禁停等大型提示标牌22块。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目前已在堵河一桥转盘至北门沟路段北侧人行道边沿安装了低护栏,禁止小型车辆以上机动车辆停放,有效解决了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车及机动车上下人行道时占用行车道导致交通堵塞等问题,实现了还道于人目标。在张振武小学门前路段安装了4条减速带,为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系上了“安全带”;在堵河二桥南头设置了环型岛,在该桥北头增装了减速带,有效解决了行车无序及事故频发症结问题。下一步,将结合城区人民路北大街十字路口交通状态异常复杂,交通秩序管理难度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等现状,交警大队拟在北大街陡坡路段安装6条减速带,同时建议在该十字路口处增设红绿灯设施,并架设人造天桥;在县医院急救通道路口至北大街路口路段人行道外侧设置低护栏,禁止两侧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此外拟将邮电路设置为单行道(只出不进),以最大限度地规范行车秩序,提高通行效率。
提升科技管理含量。筹资50余万元对城区道路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城区原“枪式”模拟探头改换为“球型”高清探头,实现了对交通违法实时自动抓拍,即机动车在城区人民路等路段违法停车、压中心黄实线行驶(含正常行驶、超车、会车及调头)、违法调头、逆向行驶及在设有红绿灯的路口逆向抢道的,均会被自动抓拍记录,上网处罚。对十堰路口红绿灯设施进行了改造更新,增装了人行道信号灯;在北门沟十字路口加装了移动式红绿灯。同时,拟计划在北门沟、北大街路口增设固定红绿灯或架设人行天桥,相关问题正在调研论证之中。此外,将迅速启动目前尚未设置监控设备区域建设,力争尽快实现交通监控设施在城区全覆盖、零死角。
强化交通秩序整治。全面落实“高峰站点、低峰巡线”及“早中晚提前半小时上岗、退后半小时下班”工作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区所有道路不失管、不失控。由女子交警对财政局、县医院、北门沟、施洋转盘、白马服饰等路口实行定点疏导执勤,保障了重要路口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坚持对车辆乱停乱放、压线抢道行驶、随意掉头转弯、行经斑马线不避让行人及行人乱穿马路、出店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零容忍”纠处到位,特别是始终将麻木车、出租车、面的车、渣土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作为重中之重,严加管控,从不姑息。此外,主动会同城管执法局对主城区车行道乱停乱放车辆、人行道上的“僵尸车”等及时拖曳至租用停车场,有效净化了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同时,应问政群众代表建议,从2014年11月8日起一直坚持落实晚18时至21时的夜间城区路面巡逻机制,为进一步规范城区夜间交通秩序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徐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