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非公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头作用,持续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家学深吃透“新常态”、“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双中高”、“双创”、“五大发展理念”等政策精神,造就一支讲政治、懂政策、会经营、有思想的企业家队伍。
聚焦“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
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全力为非公经济牵好线、搭好桥。抢抓贫困县“IPO绿色通道”机遇,协调职能部门支持县内企业上市,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推广PPP模式,促进一批有意向的非公企业参与我县PPP项目建设并做好跟踪服务。发挥规模企业和行业商会协会的组织带动作用,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十堰籍、竹山籍商会社团联络交往,为非公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服务。
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推行村企共建、成立扶贫互助社、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等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村企双赢。注重典型引路,大力培植一批参与脱贫攻坚的优秀非公企业典型,全面营造“精准扶贫,企业先行”的浓厚氛围。
聚焦“四化”倾向,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围绕“五好工商联”建设,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组织人员下派,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行业商会。加强工商联会员发展工作,密切关注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商产业等企业入会。充分发挥乡镇工商联分会、异地商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聚焦“四个意识”,提升履职能力
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县委、县政府保持思想上高度统一,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步调一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和广大非公人士将“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