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新思想
健康新概念:房颤患者死亡风险是普通人2倍
发布时间: 2017-01-14 10:17 来源: 编辑:陈甜甜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目前我国有600万至800万人罹患房颤,房颤患病率达0.77%;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比一般人高出5倍,而20%30%的卒中事件由房颤引起。在近日建立的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成立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指出,由于公众及患者对房颤的认知不足、就诊不及时,患者往往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期,常常造成严重后果。
  张澍说,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当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疲劳、头晕、晕厥、胸痛等症状时,患者可以通过自测脉搏、看看心跳是否规律等方法,及时发现房颤风险。而高危人群越早诊断治疗,效果越佳。
  据医科院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主任、著名心外科专家郑哲教授介绍,房颤是心房里的电紊乱引起的颤动;常见的房颤有两种,一种是孤立性房颤,即没有任何其他的心血管病;另一种合并其它心脏疾病,最常见的是心脏瓣膜病。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认可的首选治疗方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穿刺血管,以射频方式进行治疗,有无需开刀、输血、植入介入器材、不留疤痕、无需缝线等特点。
  郑哲说,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主要依靠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行治疗,而压力监测技术为专家提供了精准的监测数据,助力专家快速准确诊断与治疗,减少或消除心律失常症状及对药物的依赖,使患者远离房颤。而房颤患者在选择疗法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专家们呼吁,全社会应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提升对房颤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让患者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正规治疗,以避免中风等严重后果。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该基金以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陶寿淇为核心,故取”“之名。基金会将支持并组织心血管病防治科研、培训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支持心血管病防治网络建设和科学研究,支持心血管病防治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资助心血管病防治相关的公益活动等。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