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沟,位于楼台乡三台村境内,距县城十几公里,大约半小时的功夫吧,我们一行人就已经来到观音沟口了。
神佛之间的事情,老百姓是不大管得着的。比如观音,是佛教里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又称观音大士,同时也是道教中的慈航仙姑真人,又称慈航大士,观音沟是十足的道家场所,理应称之为慈航真人,但老百姓不理会她是神仙还是菩萨,还是叫观音顺口。而对于观音,不知自何时而始,我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念头——“宁静”。明知如此理解或许有偏差,可自个儿的头脑却又近乎偏执的冥顽,以至于暑假生活初启、炎炎夏日到来、身心自在休假的时刻,心里仍捻着“心静自然凉”的自慰诀,暗自吟诵起:“观从心底发,音自静中生”;“烟露表里因心静,无水空澄触目新”;“具大智慧完十行,是真清净现三身”;“观世无如观自在,好心自有好儿来”……心绪竟然真的就此渐行空澄了。
前往神圣的所在,总有上苍的护佑。这天的天气很是给力,温度因新雨而恰切适宜,云开雨霁不多时,于难得的微凉间隙,我们开始了对观音沟的潜心探寻。在接近景区入口的地方,公路以一把弯“弓”的形状向内中凹陷进去,在那一弯弧线的两个顺势内引的少许伸展之处,各有一条进入景区的公路向内延伸进去。
观音沟地处武当山余脉,道教根基深厚,“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由来古佛非女子,只缘大士有婆心。”更何况三十二个应身,各有不同说法职守,而寻常的善男信女作为普通受众,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明了自身理应膜拜的真身?无奈之下,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只好自行分辨对方的诉求,然后再行考虑分身之事……如此境况,她哪里能有一刻的消停日子可过?即使以“飞”的速度,也难以实现“千处应”的目标吧!
车窗外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平整的土地、整齐的大棚、旺盛的生命,将夏季的火热渲染到极致。示范园区的两侧是依山而建的连绵农舍,由于是暑假,孩子们都自在的于沟坎田园之间撒着欢儿。沟内的河床虽经机械平整,可也有些许潭池存在,孩子们的嘻哈之声不绝于耳……看来,真正置身观音沟的生命,并没有因为有一个万众膜拜的对象而让自己活得肃穆。沟内地理落差很小,几公里的路程几乎全部以匀速的状态前进。
景区的山门不是特有仪式感的那种,有种随性而不饰雕琢的自然之美。稍许向前,停车场的尽头是红砖灰瓦的财神庙,这应该是景区第一幢含有神秘色彩的建筑了。由于我们来的日期不是庙会日子,庙前的香客并不甚多,两山夹峙下的庙宇由于没有香客的烘托与支撑,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生性执拗的我,向来不以为自己是一个可坐拥大财的主儿,所以,面对财神,我没有叩拜的激情与冲动。所幸,我内心深知,财神的原型历来都是理应被膜拜的角色:生前要么忠贞爱国,要么胸怀天下,要么勤政爱民,要么忠勇神武,所以,内心虽无所求,却还是怀着虔诚的心情观瞻了庙内的财神。不过,这庙显然不是供人观瞻的,进门之后,只跨出一步的距离就是跪拜的蒲团,所以,我只能很不专业的看了看财神那满脸威严的面容便离去。
拽着左右充当扶手的铁链,沿着逼陡的上山神道拾级而上,攀援百余步台阶之后,一六角净心亭终于让人得以小憩,舒缓一下心情之后,踏上向右旁逸的小路,坐下来,喘一口气,将目光一个回视,内心不得不赞叹生命的顽强,神道两侧,渺小如纤纤细草,名贵如金丝楠木,久远如千年药王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所有这些,都悄没声息地以自身的绿色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当然,这些磅礴的生命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沿半山亭向右徐行三二十步处伫立着的那株两人合围的“千年药王树”,听当地人说,这树的枝叶皮根俱可入药,是护佑人体健康的神木,在当时医药匮乏的年代,当地居民逢大病小灾,只要到它身边进行虔诚的膜拜,然后,再拾掇一点儿药王树的枝叶熬出水喝,身体便可自行康复。而今医学发达,虽不再依赖这种土法治病,可药王树却成了观音沟落地生根的神。
拐过一段儿略微凸起的山脊,观音洞便进入游客的眼帘。洞内供奉几尊白瓷质地的观音佛像,经粗略分辨,应该是送子、岩户、施药等几位观音的应身。岩洞高在四尺,阔不盈丈,内中陈设清净,纤尘不染,几尊菩萨真身,慈祥宁静、端庄典雅、沉稳脱俗,以不同姿态置身其中,静静地接受着香客的膜拜。进得洞来,瞩目细视,敬慕、爱怜同时自内心悄然升腾而起,直到此刻,自己才真正相信了:神祉,是站起来的泥土;慈祥,更是一种庞大的力量!
伴随着道观的晨钟,我们一行往观音沟的最后一个景点千年岩棺行去。沿楸木沟踩踏着蓬松杂草徐徐前进,可由于路上杂草丛生,道路不辨,无从前行,我们只得中途抱憾而返。据传说,楸木沟上面的山岩上有大量岩屋,岩屋坑中有大量的棺木,而这些棺木的主人大都是忠实的道教信徒。当年,为追寻观音沟的灵气,将自个儿最后的一丝生机,寄托于观音沟的大小庙宇,以至于最终客死于此。作为游子,他们不能及时叶落归根,便只好暂时寄居在这些山间的岩屋之内,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归宿。
太阳真正得劲儿的时候,我们也休整好疲乏的身子准备踏上归程了。回顾半天的游玩经历,内心不由得叹服起观音沟的整体设计:既然从尘世来,就得先感尘间事,求财求生求康健,落于岩屋亦归处。(王茂卿)



神佛之间的事情,老百姓是不大管得着的。比如观音,是佛教里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又称观音大士,同时也是道教中的慈航仙姑真人,又称慈航大士,观音沟是十足的道家场所,理应称之为慈航真人,但老百姓不理会她是神仙还是菩萨,还是叫观音顺口。而对于观音,不知自何时而始,我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念头——“宁静”。明知如此理解或许有偏差,可自个儿的头脑却又近乎偏执的冥顽,以至于暑假生活初启、炎炎夏日到来、身心自在休假的时刻,心里仍捻着“心静自然凉”的自慰诀,暗自吟诵起:“观从心底发,音自静中生”;“烟露表里因心静,无水空澄触目新”;“具大智慧完十行,是真清净现三身”;“观世无如观自在,好心自有好儿来”……心绪竟然真的就此渐行空澄了。
前往神圣的所在,总有上苍的护佑。这天的天气很是给力,温度因新雨而恰切适宜,云开雨霁不多时,于难得的微凉间隙,我们开始了对观音沟的潜心探寻。在接近景区入口的地方,公路以一把弯“弓”的形状向内中凹陷进去,在那一弯弧线的两个顺势内引的少许伸展之处,各有一条进入景区的公路向内延伸进去。
观音沟地处武当山余脉,道教根基深厚,“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由来古佛非女子,只缘大士有婆心。”更何况三十二个应身,各有不同说法职守,而寻常的善男信女作为普通受众,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明了自身理应膜拜的真身?无奈之下,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只好自行分辨对方的诉求,然后再行考虑分身之事……如此境况,她哪里能有一刻的消停日子可过?即使以“飞”的速度,也难以实现“千处应”的目标吧!
车窗外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平整的土地、整齐的大棚、旺盛的生命,将夏季的火热渲染到极致。示范园区的两侧是依山而建的连绵农舍,由于是暑假,孩子们都自在的于沟坎田园之间撒着欢儿。沟内的河床虽经机械平整,可也有些许潭池存在,孩子们的嘻哈之声不绝于耳……看来,真正置身观音沟的生命,并没有因为有一个万众膜拜的对象而让自己活得肃穆。沟内地理落差很小,几公里的路程几乎全部以匀速的状态前进。
景区的山门不是特有仪式感的那种,有种随性而不饰雕琢的自然之美。稍许向前,停车场的尽头是红砖灰瓦的财神庙,这应该是景区第一幢含有神秘色彩的建筑了。由于我们来的日期不是庙会日子,庙前的香客并不甚多,两山夹峙下的庙宇由于没有香客的烘托与支撑,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生性执拗的我,向来不以为自己是一个可坐拥大财的主儿,所以,面对财神,我没有叩拜的激情与冲动。所幸,我内心深知,财神的原型历来都是理应被膜拜的角色:生前要么忠贞爱国,要么胸怀天下,要么勤政爱民,要么忠勇神武,所以,内心虽无所求,却还是怀着虔诚的心情观瞻了庙内的财神。不过,这庙显然不是供人观瞻的,进门之后,只跨出一步的距离就是跪拜的蒲团,所以,我只能很不专业的看了看财神那满脸威严的面容便离去。
拽着左右充当扶手的铁链,沿着逼陡的上山神道拾级而上,攀援百余步台阶之后,一六角净心亭终于让人得以小憩,舒缓一下心情之后,踏上向右旁逸的小路,坐下来,喘一口气,将目光一个回视,内心不得不赞叹生命的顽强,神道两侧,渺小如纤纤细草,名贵如金丝楠木,久远如千年药王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所有这些,都悄没声息地以自身的绿色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当然,这些磅礴的生命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沿半山亭向右徐行三二十步处伫立着的那株两人合围的“千年药王树”,听当地人说,这树的枝叶皮根俱可入药,是护佑人体健康的神木,在当时医药匮乏的年代,当地居民逢大病小灾,只要到它身边进行虔诚的膜拜,然后,再拾掇一点儿药王树的枝叶熬出水喝,身体便可自行康复。而今医学发达,虽不再依赖这种土法治病,可药王树却成了观音沟落地生根的神。
拐过一段儿略微凸起的山脊,观音洞便进入游客的眼帘。洞内供奉几尊白瓷质地的观音佛像,经粗略分辨,应该是送子、岩户、施药等几位观音的应身。岩洞高在四尺,阔不盈丈,内中陈设清净,纤尘不染,几尊菩萨真身,慈祥宁静、端庄典雅、沉稳脱俗,以不同姿态置身其中,静静地接受着香客的膜拜。进得洞来,瞩目细视,敬慕、爱怜同时自内心悄然升腾而起,直到此刻,自己才真正相信了:神祉,是站起来的泥土;慈祥,更是一种庞大的力量!
伴随着道观的晨钟,我们一行往观音沟的最后一个景点千年岩棺行去。沿楸木沟踩踏着蓬松杂草徐徐前进,可由于路上杂草丛生,道路不辨,无从前行,我们只得中途抱憾而返。据传说,楸木沟上面的山岩上有大量岩屋,岩屋坑中有大量的棺木,而这些棺木的主人大都是忠实的道教信徒。当年,为追寻观音沟的灵气,将自个儿最后的一丝生机,寄托于观音沟的大小庙宇,以至于最终客死于此。作为游子,他们不能及时叶落归根,便只好暂时寄居在这些山间的岩屋之内,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归宿。
太阳真正得劲儿的时候,我们也休整好疲乏的身子准备踏上归程了。回顾半天的游玩经历,内心不由得叹服起观音沟的整体设计:既然从尘世来,就得先感尘间事,求财求生求康健,落于岩屋亦归处。(王茂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