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河》2017年第一期卷首语
站在春天的路口
《堵河》编辑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亲爱的读者,当你捧读这本书的时候,鸡年春节的爆竹即将响起,春天的脚步近了。每当年终岁末的时候,总让人感慨万千。站在春天的路口,我们会为匆匆而过的今年而留恋,也会为充满希望的来年而憧憬。办刊人何尝不是呢?这一年,停办多年的《堵河》终于在众多文艺爱好者的翘首期盼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此时此刻我们想说的是,感谢你一年来对《堵河》的关注和支持,有众多亲们的陪伴,新的一年我们会全力以赴地做得更好!
那么,这一期,呈现在你面前的又是些什么内容呢?本期内容总体上延续了以往体现竹山地域性的风格。又不同以往的是,竹山周边县市区的作者的稿件占据较大份额,体现了刊物的包容性。把晋南地区作者张树斌的剧本《伏羲与女娲》放在头条,并不是因为这个剧本有多么强的可读性,而是因为该剧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竹山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女娲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短篇小说《残夜鸡鸣》写的是残障人物的渴望,细腻笔触中透出一丝先锋气息。“竹山才情”栏目阵容强大佳作众多,是本期最大亮点。散文《寻美桃子湾》夹叙夹议情真意切,将竹山乡村美景再现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哲思;散文《九湖两章》写景抒情,一地两写风格迥异,更显作者文笔老辣;小品《闲说柳林话》在本期独树一帜,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献给我们的是大家口口相传却从未以文字形式完整展现的精粹地域方言;随笔《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从小处着眼,以事喻理,表意唯美;散文《印象父亲》感情真挚、运笔朴实,堪称本期最感人文章;组诗《汉水断章》着眼全局,短短几首诗涵盖全市地理要素;《清明,别竹山》感情丰沛,表达了游子眷恋故土故人之情;《桃园村》朴实、忧郁的诗歌气质,令人愁肠百转。“秦巴人物”栏目之《巴山老人记》笔触古朴简练,仿佛是长亭古道边友人间的话别场景再现。本期专稿是欣鸿小小说集《县里•乡里•村里》评论专辑,作者风格不同见解有异,方显文学评论之真情。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在人生的旅途上,总有那么一类人会因为某一喜好(比方说文学、艺术)而与你相聚,在读与读、读与编、写与写、写与编中互相抚慰,我们常来常往,分分合合,有笑有泪,生命将在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情境中得以升华。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人都朝着自己的理想大道奔突,而前路往往充满坎坷。每当我们停下来歇息的时候,我们会欣慰地感叹:幸亏一路有你!因为有我,你会坚信,有些东西,冬天从你身边带走了,春天还会还给你。
《堵河》2017年第一期目录
开卷有益
1 站在春天的路口/ 本刊编辑部
庸城故事
4 伏羲与女娲/张树斌
19 残夜鸡鸣/淡淡
26 戏迷/范本庆
竹山才情
30 寻美桃子湾/胡光凯
34 九湖两章/王申宏
39 黎明随笔一束/喻黎明
44 闲说柳林话/侯金玉
51 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胡冰
53 印象父亲/程贤道
55 婆婆散记/董道琼
上庸翰墨
59 虬枝纵横自卓然/张吉林
69 剪出新生活/周坤
堵河诗苑
75 汉水断章(组诗)/王清玉
79 清明,别竹山(4首)/杜树人
80 桃园村(组诗)/王征珂
秦巴人物
86 巴山老人记/王素冰
92 周坤和他的堵河剪纸/小河
山城忆旧
94 我当红卫兵上北京/陈绵东
103 我与两位书坛名家的翰墨缘/刘宪章
古庸往事
107 县河迷踪/阚韶辉
本期专稿
113 我的乡土小说情节/欣鸿
117 一个人的城乡世界/袁胜敏
119 管窥欣鸿先生《县里•乡里•村里》的创作特色/毛达安
121 写世间百态 品风雨人生/严丹丹
123 其人、其事与其文/徐炜
《堵河》2017年第二期卷首语
本土是主角
本刊编辑部
没有人没有故乡或家乡。还在这块土地的是家乡,离开的是故乡。亲不够的是故乡人,喝不够的是故乡水,故乡是游子永远的梦。身在家乡,穷尽一生为其做贡献,虽有百感滋味却乐在其间、心甘情愿。所有的这些欲说还休的滋味都是文化的部分。这些部分创作出来就是文艺。文艺创作只有坚持本土的、民间的,才是最独特的,才最有生命力。《堵河》自复刊以来,一直坚持本土元素。本土才是主角,本期也不例外。
竹山本土景观有很多,春来好踏青,对于竹山人来说,位于县城周边的圣水湖无疑是最佳去处,本期“触摸竹山”和“堵河光影”栏目遴选的就是关于它的美文美景。“庸城故事”栏目阵容强大且接地气,中篇小说《子房沟摆古》以笔记小说的形式对本土“古今儿”款款道来;短篇小说《爱情不再流传》、《表爷的十星儿》的作者均在最基层,所写均为农民所思所想所盼,而叙述方式各有千秋;《爱情不再流传》笔法疏离,欲望中透着一丝哀怨,而《表爷的十星儿》则笔法传统,读来备感亲切。“竹山才情”栏目看点多多:《向衡古文四则》语言凝练、音律工整,方显文言魅力;《堵河颂》思维跳跃、大气磅礴,简短一文独揽堵河两岸古和今;金伟忠的散文表达游子对故乡故人的眷念,令人愁肠百转;围绕春天,《在那翠绿的山谷》在踏青中对人生有新的思量,《忆美味槐花》寓情于景于物、情景交融。“秦巴人物”栏目之《陈杰祥旧事》再现的是竹山本土人物的奇人轶事,而“山城忆旧”栏目之《我的童年》则以回忆录形式再现小地方的如烟风云。
在突出竹山本土元素的同时,刊物还会考虑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或文学,或书法,或美术,或摄影。我们欢迎这样带有乡土情怀的文艺作品。这是我们的需要,是广大读者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堵河》2017年第二期目录
开卷有益
1 本土是主角/ 本刊编辑部
大美圣水湖
6 美哉圣水湖/欣鸿
8 从王三盛到圣水湖/毛达安
10 邂逅圣水湖/吴双琴
12 恋上圣水湖/严丹丹
14 难忘圣水湖/李灿
16 圣水湖钓事/吴民兵
18 上庸随想/王学超
堵河光影
21 绿色胜地生态家园/袁斌 贺茂堂 王素冰
袁平凡 章磊 熊飞
林敏 魏明 程平
庸城故事
37 子房沟摆古/甘师民
60 爱情不再流传/陈如军
70 表爷的十星/张宴清
竹山才情
80 向衡古文四则/向衡
84 堵河颂/包泽红
87 金伟忠散文一束/金伟忠
91 在那翠绿的山谷/贺麒公
95 忆美味槐花/杨志艳
97 我的云水词/雪樵
100 竹火把/陈昌荣
102 静夜思/袁海成
堵河诗苑
104 上庸行吟/周贤鹏
106 姚永辉诗词/姚永辉
秦巴人物
109 陈杰祥旧事/陈心鸣
山城忆旧
115 我的童年/吴见星
站在春天的路口
《堵河》编辑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亲爱的读者,当你捧读这本书的时候,鸡年春节的爆竹即将响起,春天的脚步近了。每当年终岁末的时候,总让人感慨万千。站在春天的路口,我们会为匆匆而过的今年而留恋,也会为充满希望的来年而憧憬。办刊人何尝不是呢?这一年,停办多年的《堵河》终于在众多文艺爱好者的翘首期盼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此时此刻我们想说的是,感谢你一年来对《堵河》的关注和支持,有众多亲们的陪伴,新的一年我们会全力以赴地做得更好!
那么,这一期,呈现在你面前的又是些什么内容呢?本期内容总体上延续了以往体现竹山地域性的风格。又不同以往的是,竹山周边县市区的作者的稿件占据较大份额,体现了刊物的包容性。把晋南地区作者张树斌的剧本《伏羲与女娲》放在头条,并不是因为这个剧本有多么强的可读性,而是因为该剧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竹山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女娲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短篇小说《残夜鸡鸣》写的是残障人物的渴望,细腻笔触中透出一丝先锋气息。“竹山才情”栏目阵容强大佳作众多,是本期最大亮点。散文《寻美桃子湾》夹叙夹议情真意切,将竹山乡村美景再现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哲思;散文《九湖两章》写景抒情,一地两写风格迥异,更显作者文笔老辣;小品《闲说柳林话》在本期独树一帜,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献给我们的是大家口口相传却从未以文字形式完整展现的精粹地域方言;随笔《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从小处着眼,以事喻理,表意唯美;散文《印象父亲》感情真挚、运笔朴实,堪称本期最感人文章;组诗《汉水断章》着眼全局,短短几首诗涵盖全市地理要素;《清明,别竹山》感情丰沛,表达了游子眷恋故土故人之情;《桃园村》朴实、忧郁的诗歌气质,令人愁肠百转。“秦巴人物”栏目之《巴山老人记》笔触古朴简练,仿佛是长亭古道边友人间的话别场景再现。本期专稿是欣鸿小小说集《县里•乡里•村里》评论专辑,作者风格不同见解有异,方显文学评论之真情。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在人生的旅途上,总有那么一类人会因为某一喜好(比方说文学、艺术)而与你相聚,在读与读、读与编、写与写、写与编中互相抚慰,我们常来常往,分分合合,有笑有泪,生命将在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情境中得以升华。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人都朝着自己的理想大道奔突,而前路往往充满坎坷。每当我们停下来歇息的时候,我们会欣慰地感叹:幸亏一路有你!因为有我,你会坚信,有些东西,冬天从你身边带走了,春天还会还给你。
《堵河》2017年第一期目录
开卷有益
1 站在春天的路口/ 本刊编辑部
庸城故事
4 伏羲与女娲/张树斌
19 残夜鸡鸣/淡淡
26 戏迷/范本庆
竹山才情
30 寻美桃子湾/胡光凯
34 九湖两章/王申宏
39 黎明随笔一束/喻黎明
44 闲说柳林话/侯金玉
51 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胡冰
53 印象父亲/程贤道
55 婆婆散记/董道琼
上庸翰墨
59 虬枝纵横自卓然/张吉林
69 剪出新生活/周坤
堵河诗苑
75 汉水断章(组诗)/王清玉
79 清明,别竹山(4首)/杜树人
80 桃园村(组诗)/王征珂
秦巴人物
86 巴山老人记/王素冰
92 周坤和他的堵河剪纸/小河
山城忆旧
94 我当红卫兵上北京/陈绵东
103 我与两位书坛名家的翰墨缘/刘宪章
古庸往事
107 县河迷踪/阚韶辉
本期专稿
113 我的乡土小说情节/欣鸿
117 一个人的城乡世界/袁胜敏
119 管窥欣鸿先生《县里•乡里•村里》的创作特色/毛达安
121 写世间百态 品风雨人生/严丹丹
123 其人、其事与其文/徐炜
《堵河》2017年第二期卷首语
本土是主角
本刊编辑部
没有人没有故乡或家乡。还在这块土地的是家乡,离开的是故乡。亲不够的是故乡人,喝不够的是故乡水,故乡是游子永远的梦。身在家乡,穷尽一生为其做贡献,虽有百感滋味却乐在其间、心甘情愿。所有的这些欲说还休的滋味都是文化的部分。这些部分创作出来就是文艺。文艺创作只有坚持本土的、民间的,才是最独特的,才最有生命力。《堵河》自复刊以来,一直坚持本土元素。本土才是主角,本期也不例外。
竹山本土景观有很多,春来好踏青,对于竹山人来说,位于县城周边的圣水湖无疑是最佳去处,本期“触摸竹山”和“堵河光影”栏目遴选的就是关于它的美文美景。“庸城故事”栏目阵容强大且接地气,中篇小说《子房沟摆古》以笔记小说的形式对本土“古今儿”款款道来;短篇小说《爱情不再流传》、《表爷的十星儿》的作者均在最基层,所写均为农民所思所想所盼,而叙述方式各有千秋;《爱情不再流传》笔法疏离,欲望中透着一丝哀怨,而《表爷的十星儿》则笔法传统,读来备感亲切。“竹山才情”栏目看点多多:《向衡古文四则》语言凝练、音律工整,方显文言魅力;《堵河颂》思维跳跃、大气磅礴,简短一文独揽堵河两岸古和今;金伟忠的散文表达游子对故乡故人的眷念,令人愁肠百转;围绕春天,《在那翠绿的山谷》在踏青中对人生有新的思量,《忆美味槐花》寓情于景于物、情景交融。“秦巴人物”栏目之《陈杰祥旧事》再现的是竹山本土人物的奇人轶事,而“山城忆旧”栏目之《我的童年》则以回忆录形式再现小地方的如烟风云。
在突出竹山本土元素的同时,刊物还会考虑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或文学,或书法,或美术,或摄影。我们欢迎这样带有乡土情怀的文艺作品。这是我们的需要,是广大读者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堵河》2017年第二期目录
开卷有益
1 本土是主角/ 本刊编辑部
大美圣水湖
6 美哉圣水湖/欣鸿
8 从王三盛到圣水湖/毛达安
10 邂逅圣水湖/吴双琴
12 恋上圣水湖/严丹丹
14 难忘圣水湖/李灿
16 圣水湖钓事/吴民兵
18 上庸随想/王学超
堵河光影
21 绿色胜地生态家园/袁斌 贺茂堂 王素冰
袁平凡 章磊 熊飞
林敏 魏明 程平
庸城故事
37 子房沟摆古/甘师民
60 爱情不再流传/陈如军
70 表爷的十星/张宴清
竹山才情
80 向衡古文四则/向衡
84 堵河颂/包泽红
87 金伟忠散文一束/金伟忠
91 在那翠绿的山谷/贺麒公
95 忆美味槐花/杨志艳
97 我的云水词/雪樵
100 竹火把/陈昌荣
102 静夜思/袁海成
堵河诗苑
104 上庸行吟/周贤鹏
106 姚永辉诗词/姚永辉
秦巴人物
109 陈杰祥旧事/陈心鸣
山城忆旧
115 我的童年/吴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