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环绕

古树保护

植树造林

林木管护

林下产业

大美竹山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刘俊 特约记者 程平 报道:
在竹山,绿色的注解从古延续到今,茂林修竹,山清水秀;在竹山,绿色的画卷从古延展至今,林涛绿海,漫卷如画。
“十二五”期间,竹山县高度重视林业改革发展,按照省委、市委提出的“绿满荆楚”、“绿满十堰”行动总体部署,抢抓时节,深入推进 “绿满竹山”行动,着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2015年,全县完成造林绿化4.1万亩,其中“绿满竹山”行动完成绿化造林28968亩,为建设美丽竹山,确保“清水北送”构筑起绿色屏障。竹山县也先后获得“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县”、“湖北省绿化模范县”等荣誉。该县林业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并多次被省林业厅、市林业局评为省、市先进林业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亮点一:生态增绿 建绿色竹山
根据2010年全省森林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竹山县森林覆盖率达51.23%,绿色成为生态竹山的主色调。尽管如此,对于竹山而言,在绿色生态建设的道路上只有前进,没有驻足。
“十二五“期间,全县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绿满竹山”行动,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7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55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31.1万亩。同时,该县还对219.27万亩天然林实施了有效管护,完成公益林建设10.6万亩;完成长防林建设8.7万亩、低产林改造工程4.3万亩、造林补贴2.37万亩、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8万亩;完成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3万亩。其中,以城区综合绿化、谷竹高速竹山段沿线景观绿化、麻家渡总兵安村等村庄绿化为示范的造林工程面积大、标准高、覆盖全、效果好,得到了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全省十星创建工作现场会的各级领导高度评价。
截至2015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1.23%;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136.8万立方米;林地面积由2010年的255.37万亩增加到266.45万亩。随着全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水源涵养能力更加强大,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美丽竹山逐步显现。
亮点二:产业扩绿 促绿色崛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走出一条社会、经济、生态合一的发展新路子,努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竹山县林业局局长陈泓说。
“十二五”期间,竹山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按照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肚倍、核桃、竹子、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林特产业。仅2015年,全县林特产业基地面积就达到了74.85万亩,其中以南方红豆杉、香樟、桂花、日本花柏为主的生态绿化苗木基地建设达到5000多亩。 “竹山肚倍”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珍源”牌肚倍系列加工产品、 “圣水”牌绿茶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在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林下种植养殖业、森林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以堵河源、九女峰、圣水湖、女娲山、驴头峡、桃花源等为代表的森林景点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旅游休闲的热门去处,森林旅游成为林业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5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林特产业正逐渐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亮点三:管控护绿 固绿色根基
自2010年起,竹山县就确立了“长期坚持把森林资源保护放在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首要位置”的工作思路,始终坚守林地红线,编制了《竹山2010—2020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五年来,全县加强林木采伐、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管理,确保林木采伐严格控制在采伐限额内。同时,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对全县古树名木全面普查,为2000多株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并实施挂牌保护。
该县林业局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度,确保了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3‰以下,在全市森林防火工作考核中多年名列第一。此外,该县还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多年控制在3‰以下。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在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成绩突出。五年来,全县林地审核率均保持在100%。
“十二五”期间,竹山县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九女峰森林公园、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圣水湖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级园区。与此同时,该县还对三张“国字号生态名片”和其它特殊园区内的各种珍贵动、植物予以重点保护,夯实了绿色根基。
亮点四:改革活绿 助绿色转型
竹山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总面积达到429.48万亩。该县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多措并举,让群众从生态林业中得到实惠,
进一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十二五”期间,竹山县全面完成了398.7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发证任务,并积极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流转、承包、租赁土地的方式开发、经营山场,植树造林。截至2015年底,全县林业产业企业达30多家,其中7家为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涌现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46家,造林面积50亩以上的林业大户达300多户;全县社会资本累计造林30多万亩。
积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该县林业系统对全县国有林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为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奠定了基础。建立健全林业建设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将林业生态建设、林特产业发展、森林防火纳入各乡镇、相关部门年度经济目标考核范畴,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大约束性指标纳入乡(镇)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考核范畴,使乡镇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林业事业,有效推动了全县林业产业转型发展。
山绿了、民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一批股份制林特基地,提升了竹山县 “绿色”内涵,拓展了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空间。竹山县先后获得 “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县”、“湖北省绿化模范县”等荣誉。该县林业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 “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并多次被省林业厅、市林业局评为省、市先进林业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获竹山县委、县政府表彰。
青山绿水绘长卷,笔耕丹青画始新。“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竹山县林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竹山县将继续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政治工程、德政工程、富民工程,实施“12345”工程,即围绕“绿满竹山”行动这一主线,突出森林质量提升和林业产业升级两个核心,紧扣造林绿化、产业发展、资源管护三个重点,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国家森林县城、绿色示范乡村为四大载体,全力做好项目争取、林业改革、资源管护、科技服务、责任保障五项工作,全力推进竹山绿色崛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