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大门天天开 村民有事随时来
竹山村官轮流值班便民利民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方荣华 通讯员梁晓虎 田胜国报道:6月18日,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村民柴付兰来到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正在值班的村党支部书记魏远斌当即组织村民代表予以评审,最终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村干部并非脱产干部,除了处理村里的大小事,还得忙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尤其在农忙时节,村委会常常唱起“空城计”,群众办事很不方便。
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竹山集中整治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重点解决“干群沟通渠道不畅、群众工作水平不高、对待群众感情不深、基层组织服务不优”等问题。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竹山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办公制度,确保村民有事能找得到村干部。“推行村干部坐班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办事不再吃‘闭门羹’。”竹山县县长龚举海说。
记者在得胜镇大桥村采访时看到,该村“两委”5名干部轮流值班,每天保证一名干部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公,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处置突发事件、调解矛盾纠纷。得胜镇建立监督考评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各村监督检查,对值班期间擅自脱岗、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村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分。年终对村干部值班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干部绩效工资挂钩。
为解决“村级办公无场所、便民服务无阵地”的难题,竹山在全县254个村建起集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等“五务合一” 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中心一楼设立便民服务室,村干部轮流到服务室值班。县里建立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和限时办结制度,对不需要县政务服务中心或乡镇以上主管部门审批且不需当事人到场可办理的事项,由值班村干部统一受理、全程代办。
中心大门天天开,村民有事随时来。5月29日,为给远在深圳的女儿办理独生子女证,城关镇明清村65岁的严培荣老人来到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正在值班的村干部夏维权受理后,当天就赶到镇计生办和县卫计局为老人办好了证件。“村干部坐班制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改进了干部作风,锤炼了党员党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如是说。
为民服务实打实
吴社全
竹山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便民制度,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取得了立竿见影之效,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服务群众的方式、完善服务群众内容、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竹山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应当看到,在为民服务上,不少基层组织在实践中探索,推出了一些不乏创新的举措。但毋庸讳言,群众办事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仔细分析,干群沟通渠道不畅、群众工作水平不高、对待群众感情不深、基层组织服务不优等成为最主要的原因。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地方建起了漂亮的群众服务中心、配备了必要的服务设施,但作用却发挥得难尽人意,个别地方甚至成了“聋子的耳朵”。
为民服务必须实打实。窃以为,做到这一点,除了建立健全切合基层实际的服务机制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带着真心真情,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解民之所忧,纾民之所难。因为,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职责使然。
对照竹山做法,我们的基层组织要认真比一比,自己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我们的基层干部要好好查一查,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观点是不是牢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怎样更好地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