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安排,2至3月份,县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分3批次深入宝丰镇新河、肖家垭、水田坪、垭子街、深沟5个村,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党员大会等形式,对贫困村集体经济情况以及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现阶段精准脱贫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县人社局“四双帮扶”的5个村总户数2104户8561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6户2611人,其中五保户87户,低保户181户,因灾因病致贫107户,其他贫困户511户。5个村耕地总面积14557亩,其中水田971亩,人均耕地1.7亩。
2017年底已脱贫166户409人,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0户2202人。根据全县整体安排,除新河村外,其余4个村要求在2018年脱贫出列。
本次共入户走访贫困户703户,座谈交流贫困户369户,召开党员大会5场176人次,累计收集基层意见建议28条。经过走访调研,倍感精准脱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等不得,也输不起,是一场大仗硬仗。
二、贫困现状
1.自然贫困。走访调查的这5个村除深沟村外都属于宝丰镇原黄栗乡政府所属的边远穷困村,属高山二高山地区,山大人稀,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饮水条件还相对困难。目前这5个村到组到院路有20%左右还没硬化,其中垭子街村的周家湾、赵家湾和水田坪村的马场等到组路都还是毛土路。垭子街村、深沟村至今没有安全自来水,一到下雨饮水又浑又稠,新河村、肖家垭村经常停电停网。自然条件恶劣导致大部分劳动力外流,稍有条件的都外迁至城关或宝丰,迁不走、搬不动的都是留守的老、弱、病、残、小,导致“空巢”、“光棍”现象严重。据统计,这5个村约有留守老人690人,“光棍”家庭80多户。
2.自身原因。由于居住条件差,穷乡僻壤 ,人口素质普遍不高。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种粮吃饭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争贫困、争低保现象严重。5个村8561人,文盲半文盲人口约有1800人,占总人口的21%左右,五保户、低保户占贫困总户数的30%。在水田坪、垭子街入户走访调查现场就有人直接表明要低保、要救济。
3.产业单一。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5个村目前除了种粮、种菜就是种点茶,而且茶叶面积不大,零星分散,管理不足,不成规模,导致效益低。目前5个村唯有肖家垭村茶叶打开了市场,但规模小,量不足。其他村都没有专业加工作坊,新河村在去年才新建了茶叶生产车间。垭子街、水田坪、新河村近两年新培育的香菇、光伏、药材等产业都还未发展成形。
三、工作打算
实现整村脱贫是硬任务、硬目标。作为驻村帮扶单位,我们将整合全系统力量,找准原因、用准对策,因村施策谋发展,以人为本促脱贫。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面脱贫一批 。首先着力破解交通制约瓶颈,加大水田坪村的马场、垭子街村的赵家湾、周家湾等村级道路建设。2018年上半年力争解决深沟、垭子街两个村的饮水工程。山高路远、交通差、居住散的贫困户一律搬迁集中安置,不搬迁的老房进行“穿衣戴帽”。同时加大集中安置点的教育、卫生等基本配套设施建设。离集镇稍近的垭子街、水田坪等安置点争取配套群众文化、园林路灯、垃圾站等建设,让环境留住人,固住本。
2.发展主导产业,侧面带动一批。“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2018年垭子街、水田坪、深沟3个村新展茶叶1000亩,老茶园改造升级1000亩,新河村茶叶生产车间投产使用,肖家垭村茶叶提档升级,配套产业路、茶园桥建设。另外新河村、垭子街村新发展光伏产业,新河村、水田坪村新发展食用菌,深沟村打造大米品牌,新建粮食收购合作社。其他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引导和帮助进入宝丰集镇、县城工业园等企业或工厂,鼓励群众安心在本地就业,既稳家又促贫。
3.转变思想观念,教育引导一批。对于那些不思进取、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做到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结合“双十星争创”,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
4.关爱特殊弱势群体,用心稳定一批。在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甚至两者都有的现象。不解决好这一现象,不仅对脱贫目标的实现有影响,也会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影响。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档案,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落实政策兜底、救济救助、残疾保障等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新河村王友平、垭子街村郑生林、张安荣等在社会扶贫网上发布了求助信息的特殊对象最大力度给予资金帮筹。 (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操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