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精准扶贫需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 2017-11-06 17:27 来源: 编辑:苗东升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第一民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各级组织的神圣责任,必须以政治定位开展工作,几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使我们体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不是一日之寒,需要“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高标准、全覆盖抓好扶贫工作中的各项工作。

2017年是精准扶贫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当年我们正在开展“秋季攻坚”各级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抓而不实,扶而不准”的现象在少数干部中依旧存在。有的对包保户的基本情况没有盘清家底,至贫原因掌握不清楚,指定的规划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缺乏针对性和精准度,有的重当前轻长远,只愿抓投资少,见效快的“面子工程”不注重增强造血的功能,激发内在动力;有的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处于被动应付壮志,笔者认为,要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要弘扬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扶贫攻坚关联群众多、涵盖领域广、涉及范围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责任。唯有具备工匠般的最求细节的苦心,深入贫困一线,走进群众中间访真贫、问真苦、听真言,找准真需求,真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做到真扶贫。要建立完善相关资料,做到一村多法、一户一项目、一户一本扶贫台账,确保扶贫资源资金真正向贫困倾斜,努力探索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要弘扬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脱贫攻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堡垒战,要有锲而不舍的决心和信念,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问题就回避,要做到扶贫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而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以贫困户脱贫“输血”仍能“造血”,彻底摆脱贫困状况为标准,建立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责任人不脱钩的责任制度,确保真正达到帮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

要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的精神”,精准扶贫切记“天女散花式”的粗放、漫灌和差不多的敷衍态度,要牢牢把握“精准”这个标尺,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不折不扣地把扶贫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要加大村两委的帮扶力度,多给他们送观念,送思路,送方法,引导他们坚定信心,自主脱贫要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传统产业。把贫困群众纳入产业发展涟,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增收脱贫;要扩大对贫困对象的培训力度,完善建立科技扶贫网络,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致富能力。(徐蕾、董天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