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是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政府正在不遗余力地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战略部署,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开发工作队长,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也正是如此,促使我对文峰乡迎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深刻认识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
迎东村是一个幅员辽阔的高山村,据村户籍册显示有村民205户809人,但定居在本村的仅占55%,且分散在14.2平方公里的丛林沟壑间,为方便孩子上学,至少有1%、15%和20%的村民分别通过租建购的方式把家安在了本乡他村、集镇和县城,另有9%的村民常年生活在县外,其中部分人的信息不详。该村自然环境恶劣,山场虽广袤,但仅供百姓取柴;人均耕地2亩,然贫瘠的坡地实难长出“金子”;百姓的住房95%以上都是土墙黑瓦,且受地质灾害的侵袭,部分房屋已裂痕累累。百姓劳作或就医或上学,跨沟壑穿丛林,遇雨双脚泥成坨。正如当下偏远贫困山村的现状一样,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正困扰着该村村民,村民外迁持续升温。贫困之下,30余名男青年成了光棍汉,五保、低保和精神病患者显著居多,四级以上残障者多达20余人,村集体经济绕“零”兜圈,村级福利事业近乎空白。综观该村的现状,要想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和整村脱贫出列,必须抓牢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这条主线,并选准着力点谋篇布局。
一、充实扶贫攻坚领导力量,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
县公积金办仅是市公积金中心的一个分支机构,业务面广量大,人力紧缺,独自承担对该村的包村联户精准扶贫工作,无论是结对帮扶,还是驻村帮扶,其力量都显然不足;况且该村民心不稳,上访不断,干部如履薄冰,社会矛盾突出,像这样的村,该办纵然是举全办之力,恐怕也是力不从心。必须因地制宜,甄选一个人员、领导职数居多的单位包保,并组建一支阅历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老道且责任心强、善于与百姓打交道的工作队,唯有如此,才是打赢该村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
二、打破规制,开设教学点,兴修致富路。
上学难、行路难就像两个顽疾,一直困扰着该村。至今,该村的幼儿入托都要跋涉20公里,更甭说中小学生了。唯有试办集中安置点,通过社会办学的渠道,兴建幼儿园,同时超市跟进,结束全村无商铺的历史。再者,村民的房屋几乎都是依山而建,且居住分散,如果按标修路,村民只能沿袭传统的肩挑背驮生活。针对该村的实际,必须因地制宜,以6—8户为片区,把功课做在入片水泥路的线路规划上,以最小的投入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
三、精准扶贫对象宜坚持动态管理,而非一槌定音。
户口未外迁但人却联系不上的现象,该村颇有几例。他们漂泊在异地他乡,其生活现状无从知晓,为此在该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上,这些人只能暂时被排除在外,一旦他们不期而至,并自荐为贫困户,且经走访调查核实不假,就得因时制宜,及时把他们纳入贫困户信息系统,让他们尽早享受扶持优惠政策,而不是非得等到一个年度终了再以返贫的口径录入;同时,对那些被纳入贫困户信息系统的家庭,倘若不实或已然脱贫,亦应立即从贫困户信息系统中淘汰出局,中止其享受扶持优惠政策的资格。
四、扩大种养品种扶持范围,实施灵活机动的优惠政策。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可见养殖业的风险之高。正是基于此考虑,不少贫困户担忧鸡猪羊牛的市场前景,而提出想小规模养殖兔子、水产以及种植甜柿等,在我县现行的精准扶贫对象扶持优惠政策目录中,并未把这类项目列入,然而贫困户的脱贫产业发展项目是个体化、多样化的,是紧扣市场行情而作出调整的,只要他有走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之路的意愿,政府就应当因户施策,根据各驻村工作队年终上报的产业项目和发展规模及效益,酌情商定扶持优惠政策标准。
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宜实行临时候补递进制度。
“一会两票”制度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然该村现有的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中,有的长年外出务工,有的则迁居县城和集镇,当遇村级重大事项需提交村民和党员代表审议表决时,往往达不到法定人数要求,这给村两委的决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尤其是在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中,该村多次反复,且屡遭诟病。鉴于此,在选举村民和党员代表时,至少应增加三分之一的候补代表,一旦议事而正式代表又达不到法定人数时,可直接从候补代表中递进增补。
六、盘活山场资源,发展村级旅游,实现集体经济“零”突破。
野核桃别名山核桃,种子含油量达34%,可食用、制肥皂、润滑油,木材、树皮和果皮等有多种经济和医药用途。火棘,亦名火把果、救命粮,其果实可消积止痢,活血止血,根与叶亦分别有清热凉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而该村的野核桃树和火棘漫山遍野,前者更是文玩市场上的一大宠物,后者的根、干、枝、花、果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优良的盆景树材。如果把全村的野核桃树集中移植,建立一个野核桃树基地,成立野核桃专业合作社,由村委会集中管理,至少有三大利好:一是可增加村级观赏景点,促成农家乐、超市落地,带动村级旅游;二是村民在采挖野核桃树并出售给合作社时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三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采摘季节,小核桃可加工成核桃油出售或直接作为原料卖给肥皂、润滑油制造商,对尺身在3.8厘米以上的大个核桃,按照底价100元/颗、每增大0.1厘米加价100元的价格卖给行家。至于火棘,青枝绿叶,果红如火,经霜不凋,果食可食,也可磨粉、酿酒。如果开发火棘资源,将其集中成片,由园艺师进行管护,至少有十个月的观赏期,同时制作盆景销售,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倘若不能因地制宜,未获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移植采掘许可,这个愿景就会夭折,而村集体经济仍会绕“零”兜圈。
七、坚持放管结合,适当给予偏远高山村一些特惠政策。
该村距离乡政府和县城分别达20公里和30公里,且通村水泥路是主干道,在村级实行“零”招待和村两委实行坐班制度的现行政策下,村干部遭遇的问题并不少见。一是三个村干部离村委会最近的也在8里之外,要落实坐班制度,在该村无商铺、餐馆的窘境中就得集体起伙,工作队好说,有伙食补助,可村干部就得自己掏腰包,自己吃饭自己掏腰包原本也合情理,可入村检查工作的各级领导、意向考察投资办项目的商人、应邀从县城或集镇回村参加议事的代表等就餐问题,村干部不掏腰包就没法解决,那就不甚合理;二是在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支书、文书等干部入乡进城参会或公务的频率较高,必将面临着乘车、住宿等问题;三是该村电信宽带未覆盖,加之村委会无座机,村干部70%以上的手机费都是在为村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为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有效预防村干部的家庭经济矛盾,最好适当地给予村两委班子相应的福利补助。(全守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