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扶贫干部催泪讲述:新河扶贫二三事
发布时间: 2015-12-10 10:22 来源: 编辑:贺荣靖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精准扶贫的号角全面吹响,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攻坚战已经展开。县人社局的精准扶贫联系点在宝丰镇黄栗片区4个边远村,局党组经过研究,决定每周由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带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确保系统每名干部都能接地气,察民情,有作为。11月下旬,我带领一个由6名同志组成的工作队,来到精准扶贫联系村之一的新河村,安营扎寨开展工作。到村的第一晚,我们工作队员聚集在灯下,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进行了集中学习解读,同村干部进行了认真座谈,对基本村情、工作进度、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确立了以本组队员的包保户为切入点,以政策宣讲和建档立卡为重点,由点及面统分结合的工作思路。我们每天起早贪黑,走村入户,和帮扶对象倾心座谈,因户制宜帮助制订脱贫计划,许多情景叩人心扉,许多问题让人深思。

“25块一只鸡”钱找谁要

  一大早,我们直奔离驻地10多里远的5组。公路走到尽头,又爬了一段山路后,稀稀拉拉的几户人家出现在面前的山沟里。听到狗叫,围上来几个妇女和老人,知道我们是扶贫工作队员后,他们七嘴八舌地向我们打听对贫困户有哪些扶持项目。一名妇女问我:“听说县里对我们贫困户养鸡养猪有补助,说养一只鸡给25块钱呢,我养了10多只,钱找谁要?”我知道,这是前期政策不明朗,宣传不到位造成的误解,于是笑着解释道:“大嫂,县里是鼓励大家发展养殖业,也有资金奖励,不过,是鼓励大规模养殖呢。你养的越多补助越多,不是养一只鸡给25块,而是养鸡达到50只以上,每只补贴10块钱……”接着,我们便将县里“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重点是产业扶持政策认真地对他们进行宣传解释。末了,我不失时机地说:“你看,这里有大片撂荒的山场,趁政策好,你们可以大规模地养鸡养猪或是养羊养牛啊。”一位大妈高兴表示,要马上打电话让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养上百十头牛羊。一位老爷爷关心地问,作为贫困户,他读五年级的孙女一年1000元生活补助,是不是工作队马上直接给。我向他解释,这些扶持政策,得从2016年1月1号起才能执行,并且,必须由工作队和村上、镇上把每家每户情况摸清,建档立卡,再层层上报,由县里相关的部门审核落实,不会发错一户,也不会漏掉一人。看来,这精准扶贫的政策宣传,是不能有丝毫走样,一定要深入透彻才行啊,同时,还得各个部门分工协作,把好的政策落到实处。

任初党眼里闪过一丝亮光

  看到家住一组的任初党,我们全体队员心情沉重。才40岁出头的他,脸色苍白,身材浮肿。全家住在一间老生产队的破房子里,后面接了一间厦子,四面漏风。他生有一儿一女,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儿子今年12岁,5岁时做了心脏手术,但术后造成严重失忆,现在在黄栗读5年级,却经常连一年级的题都不会做。16岁的女儿在县职教集团读书,去年也做了心脏手术,目前因身体状况休学在家。家中欠下巨额债务,妻子只好常年出门打工,但村干部告诉我们,他妻子实际上已经离家出走了。我们向他宣传扶贫政策,鼓励他发展项目,改变居住环境,他目光呆滞,总是摇头,总是叹着气说:“不消想得,过一天算一天……”目前他主要靠给人杀猪和开一辆三轮摩托挣点收入。看着他弱不禁风的病体,问他是什么病,竟然说不知道,原因是没钱去医院检查。队员们好心地让他一定要去查病治病,他仍然是摇头,叹气。我拉近椅子,认真地向他宣传对贫困户的医疗救助政策,同时表示将尽己所能,通过爱心组织“竹根联盟”对他的儿女读书进行资助。就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任初党的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我知道,那是他重新燃起的对生活的希望之光。在农村,像这样因病致贫的家庭很多,精准扶贫,重要的是要扶起他们战胜困难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啊!

汤唯林家年猪死了

  特困户汤唯林家独门独院孤零零地坐落在河沟边,我们刚走到他家房后,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边挖红薯边向我们连比带划地嘟囔:“年猪死了啵……”这是汤唯林的嫂子,也是个精神病人。工作队员王小婵是今年我局新招募的“三支一扶” 大学生,从踏进她的包保户汤唯林家那一刻起,小姑娘眼角的泪花就没干过。这是一户特殊得让人心酸的家庭:全家4口人,63岁的汤唯林是户主,81岁的叔叔长年瘫痪在床,64岁的嫂子疯疯癫癫,61岁的老伴是个聋哑人,见家中来了生人,躲着不敢出来。一排低矮的土坯房,檐下凌乱地堆放着红薯、玉米和柴禾。房前的猪圈里躺着一头200来斤的生猪,身边吐了一堆白沫和鲜血。汤唯林告诉我们,头天晚上还好好的,早上起来一看已经死了,对他家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家中喂了两头,准备过年前杀一头,卖一头的,听说还能领点补贴,现在可能不行了。”看来他对我们的产业扶贫政策还是有些了解。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汤唯林其实有个儿子的,从14岁就出门打工,多年没有回家。“太穷了,房子又破,娃儿媳妇都找不到。”看到老汤有建房的打算,我们极力动员他趁搬迁扶贫的好时机,参加十户联建,并详细向他介绍了具体扶持政策。“当真有这好的政策?太好了!”汤唯林高兴得脸上泛起红光,一袋袋咂着旱烟,透过袅袅飘升的烟雾,我看到他在勾画着美好未来。
  在村上住了一周,周末回家之前,我接到自己的包保户宋进兵打来的长途电话,他远在甘肃打工,打算干到年底领了工资就回来建房。他客气地问我,能不能把县里所有的扶贫政策全部发送给他,他要认真谋划明年的路子。我爽快地答应了,并明确告诉他:后面的路,会更宽,更广阔!(李荣山)

作者简介:

  李荣山,竹山县人社局驻宝丰镇新河村扶贫工作队员

李荣山.jpg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