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参加县委召开的“三严三实”专题研学会,我倍感荣幸。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自己工作经历谈谈如何立足岗位践行 “三严三实”。
一是敢于担当事不避难。龙背湾电站是堵河流域正在开发的优质调峰电源和龙头项目,也是我县大规模水库移民的最后一战。2008年,乡党委主要领导找我谈话,想让我担任即将成立的移民站站长。我也思考过,移民工作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特别是水库移民,政策性强,手续繁杂,矛盾突出,我能不能干好?家人担心,移民工作是块“硬骨头”,搞不好会身败名裂,不值得冒险。有的同事“好心”提醒,这项工作涉及到柳林几千人的切身利益,搞不好会成为“江东父老”的罪人。但是,遇困难就躲不是我们柳林人的性格,不畏难、不避难,才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上安排的任务,这一干就是7年。从移民政策宣传、移民身份认定、实物指标核查、移民补偿发放、移民安置建房到移民后扶发放,全过程参与,战斗在一线,期间也曾因为领导、群众、家人的不理解动摇过、委屈过、退缩过,但是第二天醒来擦干眼泪继续前行,正是抱着一份坚持和坚守,正是做到了任劳和任怨,我乡移民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日常工作才得以正常开展。
二是执行政策决不走样。移民政策关系千家万户,执行到不到位直接影响到搬迁安置和拆房进度。我始终坚持 “一个标准,一个口径,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严格执行移民相关政策,不管是指标丈量,还是人口认定,切实做到不徇私情、不讲灵活,不为任何人开口子。朋友刘某怀疑自家房屋平面和结构认定有问题,找到我要求核查,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对他房屋进行了复核,结果比原有丈量少了近30个平方米,少了补偿资金近15000元,刘某在多次要求按原来面积计算没有得到同意后,哈哈一笑说“不能给朋友找麻烦,我用15000元买了个明白”。涉及移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移民人口认定、实物指标核算、耕林地分解补偿,所有结果做到了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三是真心真情倾听民声。移民的过程也是移心的过程,重在交心;态度、语气、语言的表达直接影响到移民群众的情绪;了解问题的根源,切实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各移民村要跑个不断,电话要接个不停,移民有时情绪激动到谩骂侮辱干部,威胁恐吓时有发生,部分干部移民工作推进不到位怨天尤人,作为移民站长你都得接着,听不得的你必须要听,受不了的你必须要受,还得笑脸相迎,对照政策做好解释。移民搬迁工作接近尾声时,外河库区仅剩白河村雷某一家还没搬走,为保证电站下闸蓄水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我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不断和雷某交心谈心,了解到雷某外债多、产业受损等困难,积极向领导汇报,主动为他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最终帮助雷某走出困境,让雷某一家顺利搬迁。
四是搬迁拆迁示范带头。我是土生土长的柳林人,父母也是移民对象,“谁先搬迁拆房,谁就是大家攻击的对象”,村与村、院与院,大家都比着看着。正是在柳林移民搬迁拆房成胶着状、最困难的时期,我首先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拆除了房屋的门窗户扇。“念旧、故土难离,是当时老父亲的真是写照”,房屋的门窗户扇虽然拆除,老父亲趁我到其他村开展工作的时机,又搬回老屋居住,在得知该事又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我只有抽晚上回老家连夜租车将父亲送走,并调挖机拆掉了自家楼房。正是这一拆,在我老家所住的院,让移民群众看到了移民搬迁势在必行;正是这一拆,得到亲戚朋友的理解和支持,20余户亲戚朋友带头搬迁,为其他移民带了好头,作出了榜样。
五是想方设法化解矛盾。龙背湾电站坝区取料场在柳河村境内,因取料需要,上百吨的硐室爆破接连不断,给该村周边50余户农户房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村民在不理解和个人利益要求最大化的前提下,数次阻挠工程施工。在政府安排下,我带队深入农户,逐户走访座谈,现场察看房屋受损情况,在原定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因爆破导致房屋成危房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行避危过渡搬迁,待爆破结束后回原址建房。正因为如此,得到了企业的理解和村民支持,最终帮助村民争取落实了各类补偿资金293.94万元,电站取料也得以正常施工。白河村陈某因淹没线内林地权属和补偿问题一直信访不断,多次到县、乡上访,一度用喝农药来威胁恐吓乡村干部,我积极到县林业部门查阅档案资料,因该地块林权证没有标明四址边界,不能证明林地权属,为还事实一个真相,我又到所属小组火焰山走访当地群众、调查取证,联系原参与林地划分的退休村干部多次到现场核实,通过举一反三,反复论证,最终使矛盾得以化解。近年来,本人已成功化解全乡各类移民矛盾达200余起,有效维护了龙背湾库区的和谐稳定。
柳林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移民站长 覃世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