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科学谋略的宽广视野 二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
发布时间: 2015-06-10 17:00 来源: 编辑:唐平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本报评论员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的确立,体现了市委在科学谋略上的宽广视野。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丰富内涵,是我们践行这一方略的重要前提。

  内外兼修,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人与自然所有的关系。外修生态,就是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主观努力,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内修人文,就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通过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一切先进文化,丰富提高十堰内在的人文精神,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和道德维系。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既是现实需要又是长远大计,既是十堰这片区域延续中华文明的必由之路,又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它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基本路径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目标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力争到2020年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从中我们可以悟出,外修生态修的是形、是根基,是硬环境、硬实力,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内修人文修的是魂、是文脉,是软环境、软实力,一座没有人文的城市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只有生态与人文内外兼修,塑形与塑魂同举并重,才能形神一体、浑然天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使十堰得到全面提升。

  这昭示我们,践行“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必须顺应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启一条融合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切合十堰市情实际的良性循环、永续发展之路;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上,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发展红利”和“绿色福利”;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为引领,把十堰质朴、坚韧、包容、灵秀、进取的文化精神和生态文明价值取向融入其中,建设生态型和谐社会,培养生态型文明公民,为生态建设、人文提升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必须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质,使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唯有如此,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才有稳固的基础,才有持久的动力,才有坚实的保障。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难能可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外修生态、内修人文”这一方略,十堰的改革发展航船一定能在机遇与挑战之中破浪前行,把更辉煌的历史写在未来。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