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包泽红:浅谈“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现实观
发布时间: 2015-05-26 09:06 来源: 编辑:操儒舜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包泽红(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存生活状态。生态(Eco-)一词国外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在我国的诗文中也有表述,是指表露美好的姿态、生动的意态和生活习性。如《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息妫﹞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南朝梁文帝《筝赋》:“丹荑成叶,翠阴如黛。佳人采掇,动容生态。”唐杜甫《晓发公安》诗:“隣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秦牧《艺海拾贝·虾趣》:“我曾经把一只虾养活了一个多月,观察过虾的生态。”而人文一词,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及文明。人文更是人的文明处事,高尚道德,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境界。
  一、生态与人文之间内在的联系
  1、从哲学上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外部环境好,人的意识可能就美好,人的意识差就会产生坏的感识,如现在的中东、阿富汗地区,因为生态生存环境的恶劣,那里的人们极容易产生暴戾情绪,血腥、杀戮、争夺也就不可避免。
  2、从历史角度来看,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同一文中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著名物候学家竺可桢在读翦伯赞先生的《中国通史》时发现,历史上每一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都是北方出现气候反常,出现自然灾害时发生的,由此可见,生态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甚至改写历史,当然也就能深刻影响现实生活,现在中央这么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就是对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
  3、从文学艺术上来看,只有在和平、安宁、优美的环境中才有唯美的作品出现,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把青秧乘手青,轻烟漠漠雨溟溟。”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等,唐诗、宋词莫不如此,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就是盛唐和平安宁之时,没有战争,没有破坏,生态环境良好,人们安居乐业,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就有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认为:生态和人文,二者都是人类长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上升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古人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人是根本,人文程度的高与低决定着对生态认知的深与浅,好的生态同时促进人对生态的认知,促使人去追求好的生态,进而又反过来推动了人文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做好“外修生态、内修人文”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要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居住的环境,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这都需要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需要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作保证,需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行。通过外修生态,下决心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改善人居,增强投资吸引力;通过内修人文,以党政干部作风的大转变引领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以公民素质大提高带动城市文明水平大提升,深入开展五城联创等活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干部群众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软实力。环境良好,区域竞争力就会提升,投资商就会争相来投资,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人民才能提升满意度。
  三、做好“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促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文明程度。
  内修人文,就是针对区域性范围,深挖正能量,是区域性的最高精神文明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区域性最高精神结晶是中华文明结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具体体现化。抓好了内修人文,就能抓住区域内的民风、政风,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的正能量,社会稳定,风清气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民众心中生根,才能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化,才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四、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思考意见或建议。
  在外修生态上,应结合竹山的山、水资源,制定一个长期的生态开发规划,强力打造美丽乡村,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打造生态产业链,利用规划方案,强化城区、乡镇集镇整体规化,规化最好做到乡镇的村一级,形成竹山建筑群落的大规划小特色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组织落实,把落实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绿色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内修人文上,应结合竹山的区域性历史,深挖正能量,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书画艺术等展现竹山的地域文化,如可将首义元勋“军中有三武”的张振武、劳工大律师施洋、治中中学在田家等通过影视作品来展现,既有人文,又可推介竹山的美景,将竹山本土传统的皮影、高腔、剪纸等等(古本即表现忠臣、烈女、孝子,积极向善),象“样板戏”一样赋予新内容,培育有竹山特色的文化,加以推广。群众需要教化与引领,清康熙《圣谕》教化乡民:“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至光绪、宣统还有设宣读讲所,有专职宣讲员。毛泽东同志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即是受历史的启发,现在县委决定村村设道德讲堂,负责对乡民的教育,即是为了树立榜样,教育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结合“十星高地”,不断丰富“十星”的内涵,挖掘“十星”故事,做到与时俱进,让竹山永为“十星高地”。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