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乡是竹山县南部高山一个边远乡镇,位居堵河源头,紧邻竹溪、房县和神农架林区,辖9个村3012户11647人,森林覆盖率85%,坡耕地3万亩,宜烟面积2.8万亩。
经过十余年发展,柳林乡烤烟产业发展机制逐步完善,烟叶已成为柳林乡最大的产业项目、最快的致富产业。2014年,全乡种烟农户达746户,烤烟种植面积达12201亩,烤烟产量达135万公斤,实现产值4100万元、税收760万元,全乡烤烟产值达千万元的村有两个。
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柳林乡绝大部分烟叶种植在半山区,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在县委县政府、烟草公司的支持下,柳林乡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基本烟田及烟水、烤房、机耕等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了建设一片、成功一片的目的,惠及了全体烟农。近几年来,全乡共投资近亿元,修建烟路60余公里;建设烟水配套水池 (水窖)6.67万立方米,铺设管网272千米,解决了6500亩烟田的灌溉问题;烟电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覆盖全乡15000亩烟田,800余农户受益,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烟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综合性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烟叶提质增效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柳林乡建立健全了烟叶产业服务网络。一是领导带头搞服务。每年由乡党委一名副书记分管烟叶产业,4名专职干部、9名驻村干部常年负责抓烟叶产业。二是齐抓共管搞帮扶。近年来,全乡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村能人(名人)以及县直帮扶单位负责帮带困难烟农300多户,形成了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烟叶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专业服务降成本。柳林乡建有6个专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化服务,促进了烟叶规模化种植,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为烟农增加了收入。四是技术服务作保障。全乡定期举办烟叶生产培训班、现场会,2014年累计培训烟农2000余人次。同时,依托烟叶技术员,每户培养1名烟叶生产明白人。
创新管理机制 提高烟叶生产水平
一是建立考核机制。烤烟是柳林乡的支柱产业,为保障产业发展,在烟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全乡都召开一次督办会,检查一次,通报一次,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兑现。二是落实奖励机制。乡里把烟叶税收返成100余万元拿出来,对村干部、烟站进行奖励;乡政府每年评选若干名“种烟能手”进行奖励,调动了广大干部、烟农的积极性。三是抓星级管理。2014年,县里对烟叶生产实行星级管理,全乡有4个村被评为竹山县“十佳”烟叶种植村,每村奖励资金10万元。四是政企联动。为推进烟叶产业发展,乡政府把烟站作为自己的直属单位进行管理,把技术员当成村干部使用,强化工作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实施以煤代柴 推动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柳林乡地处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保护环境,保障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全乡烤烟自2014年起烘烤全部以煤代柴,共改造小烤炉633座,调运燃煤1000余吨。按照1亩烟叶烘烤需用柴1000公斤计算,全乡以煤代柴烘烤共减少森林砍伐8000立方米。
经过不断发展,柳林乡烤烟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产值效益,始终处在“全市烤烟生产第一乡”的位置,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烟农种植意识由开始的“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二是种植模式由户户种植向大户集中种植转变;三是实现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环节管理转变。2015年,全乡将发展烟叶面积1.4万亩,坚持发展现代烟草,紧抓提质增效,切实将烟草产业做大做强,推动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陈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