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组织建设难、工作难开展的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当前和今后各级党组织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存在问题
认识不足。一方面非公企业主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党组织对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认识不足。
基础不牢。有些非公企业党组织有名无实。一些非公企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太理想。
工作困难。有些非公企业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不稳定,党建活动经费、场地、设施、人员难以落实,影响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创新不够。由于非公企业主与党组织负责人存在着“雇佣”关系,所以在开展党的活动时,要考虑业主的态度,从而使活动显得办法不多,形式单一。
二、对策建议
配组织,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力度。按照“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依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区别企业规模大小、党员数量多少和构成差别等情况,划分不同类别,确定组建重点,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采取单独建、联合建、分片建、村企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凡是有企业员工50人以上或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都应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暂不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通过成立综合党支部进行覆盖管理,确保应建已建率达100%。加大从企业管理者、技术骨干、优秀企业员工中发展党员,深入推行企业管理决策层与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制度,着力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者,消除“零”党员非公企业。
抓教育,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力。更加注重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通过采取内培、外聘、下派、公选等方式,把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坚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实地观摩、案例教学等方式,对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天,从整体上提高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开展“公开承诺”、“述职评议”活动,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和企业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年底向非公党委和企业党员进行述职并接受评议。通过调整、教育等方法,提高企业党组织成员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搞好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基层组织保证。围绕作用发挥,组织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五小竞赛”等活动,提升党员队伍整体水平。
建机制,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保障力。强化党建经费保障投入,非公党委可以通过争取财政经费支持、党费返还、资金奖补、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非公企业党建无钱办事的问题,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保障。加强阵地建设,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图书、有制度等“六有”标准,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室。加快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拔进度,按照“一人一企”、“一人多企”的要求,积极从企业管理人才、退休党员干部等人员中选派党建指导员,到没有党员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和指导企业尽快建立党组织。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非公党委书记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委组织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工商、经信、人社、财政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探路子,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非公党委要定期深入到没有党员、不具备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企业和员工中了解情况,开展活动,指导工作,并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把好“入口”,在企业注册或入驻时,同步下发“新建企业党建工作调查表”,调查了解企业党员数量、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把住“出口”,利用年审或平时调查,及时核对掌握有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对策,采取新办法,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作者系竹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 徐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