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网络打“黑”我们不能作壁上观
发布时间: 2015-04-09 17:38 来源: 编辑:唐平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网络在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造谣诽谤、诋毁他人等种种“黑”社会主义、“黑”共产党领导、“黑”公职人员、“黑”政府、“黑”他人网络涉“黑”行为滋生了新的土壤。
  近些年来,总有些人和某种势力,就像《西游记》里面的“妖魔鬼怪”一样,他们出于形形色色的目的,用“幽灵”般的“黑手”,频频在网上制造事端。他们或用突发事件来抹黑政府,或造谣传谣蒙蔽群众,或编造虚假信息诋毁他人。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善恶到头终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从历史上看,妖言惑众的“牛鬼蛇神”,最终的结局都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说明,真善美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假恶丑是人类共鄙的幽灵。谣言、谎言等一类丑恶的东西,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蛊惑,最终总有一天会被揭穿、识破,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有底线才有自由,有边界才有秩序。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赋予每个人“话语权”,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地发表无视做人底线的言论。 “言论自由”并非“造谣自由”,网络也并非法外之地,我们既不能逾越道德约束,更不能踩踏法律“红线”。
  面对网络“黑魔”,我们决不能作壁上观。我们当理直气壮,当仗义执言,勇当“钟馗”。因为,这类“说得跟真的似的”谣言,大多披着“目击者”、“当事人”的外衣,背后干的却是随意篡改事实、恶意编造故事的勾当。而其正好又迎合了某些网民的猎奇心理,在人们抱着好玩或想当然怀疑心态阅读、传播的过程中,这些“黑信息”不知不觉间达到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空气,破坏了舆论生态,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受损的是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必须利剑出鞘,重拳出击。
  网络打“黑”,人人有责。因为,网络谣言无处不在。或许,你敢保证你不上网,但你不敢保证你不“被”上网。我们每一个网民,都是互联网生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但一不小心,也可能“躺枪”,成为网络黑手的受害者。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理性的判断, 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摆脱人云亦云和“被人牵鼻子”的尴尬,避免被人当“枪手”,也避免自己被“黑”。
  保护网络生态,就是保护我们每一个“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被侵犯。敢于对“黑信息”亮剑,才能最大程度地遏止和消除网络违法犯罪,使我们能够远离不良信息的“毒害”,享受一个纯净、自由、健康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时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