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秋冬农业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官渡镇紧紧围绕抓绿色发展,建生态产业,促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全力抓好五项工作,探索解决五个难题,有力促进了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是抓规划,解决产业定位不准的问题。按照“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原则,经过反复调研,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对接市场主体,形成了“山上烟药、山下果茶、集镇商贸、库面养殖、峡谷旅游、路边农家乐”的产业发展布局。在巩固烟叶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加强中药材、魔芋、畜牧等产业的推广,逐步确定了“一主、三辅、五特”的产业发展模式,使产业定位进一步准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户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坚持一村一品,尊重农户意愿,不搞一刀切,使产业定位符合镇情、村情。镇抓主导产业,村建辅助产业,鼓励特色产业,并一以贯之抓下去,避免了虎头蛇尾,前抓后丢的现象,确保农户干的长久,舍得投入,规模不断壮大。
二是抓链条,解决产业与市场对接不够的问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使企业生产有了原料基地,农户生产有了销售市场,“销售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为抓好烟叶产业,在县烟叶公司大力支持下,全镇发展7000亩烟叶,今年可实现产量1.6万担,产值2200万元,税收450万元。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引进金九堂药业公司,在全镇推广4千亩地道中药材,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通过种植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将中药材逐渐培育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利用资源优势,招商成立大溪河水产养殖公司,实现娃娃鱼规模化养殖。为壮大林特产业,以兆华山野菜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山野菜、高山蔬菜的种植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以合作社为支撑,新发展1000亩核桃,500亩猕猴桃,2000亩林下魔芋,700亩茶叶。招商引进神农蜂语公司,按照“林上养蜂,林下魔芋”的模式,全力开发山林经济,推广新式蜂箱,使全镇蜜蜂养殖达到8000箱,打造百里河“养蜂示范区”,既扮靓了景区,又增加了农户收入。为加快畜牧产业提质增效,扶持志鹏牧业公司发展壮大,培植养鸡示范户25户,养羊14户,万只养鸭场今年建设完成并投产。
三是抓奖扶,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我镇作为边远贫困乡镇,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普遍缺乏启动资金。为鼓励干事创业,镇政府多方争取政策资金,每年投入500多万元,不断完善通村水泥路、人畜饮水、产业基地等基础设施,对农户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同时,自筹资金40万元,对中药材、林下魔竽、猕猴桃等种植大户给予奖扶,对种植面积5亩以上农户,每亩补贴100元。制作500个新式蜂箱向广大蜂农推广,政府每个蜂箱补贴110元。对可能因灾造成产业发展损失的,提前签订补偿协议,消除农户后顾之忧。协调企业为中药材合作社筹集资金30万元,供农户短期无息借款,极大调动了农户积极性,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推广。
四是抓示范,解决学习样板标准不高的问题。由于广大农户知识水平有限,对种植技术、市场行情了解不深,制约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该镇通过企业引导,能人带头的途径,积极推进流转土地,鼓励特色产业连片发展,促进特色产业市场化运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实行班子成员包保项目,跟踪服务,着手建设十个示范园区。即:建设好碾坪300亩烟叶示范园、草坡500亩中药材示范园、小河畜牧养殖示范园、新街腊梅花示范园、桃园猕猴桃示范园、堵河源珍惜植物示范园、街道红冠桃示范园、小河核桃示范园、中场魔芋示范园、百里河养蜂示范园。通过示范样板基地的建设,使农户学有榜样,干有目标,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五是抓主体,解决能人带动不力的问题。牢固树立“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以该镇23个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宣传推介,通过招商引资、“回归工程”、“全民创业计划”等措施,大力培育能人,鼓励创业。每年评选“十大创业标兵”,全力营造“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产业,全民兴家业”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在我镇大力扶持下,创业青年曾华林,成立百里河养生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土蜂蜜、木瓜等原生态农产品供不应求。大溪河青年朱磊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猕猴桃500亩,产品俏销省内外。这些市场主体起到了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名能人带动一片脱贫的辐射效应。目前,全镇已有一个省级名牌产品,一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注册商标。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涉及中药材、茶叶、土鸡、山羊等产业,新发展家庭农场5个,创业能人达到700多人,激情创业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全民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伍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