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对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07-06-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朱  波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务工作的第一要务。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饮水安全问题,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批准的《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解决全省160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提前10年完成国家计划的部署;省政府作出了采取由省财政贴息贷款的办法增加投入的安排。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三步并作一步走,让人民群众能尽早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我县如何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我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正视情况,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一、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全县农村总人口420027人,其中,饮水安全人口22859人,占5.4%;饮水基本安全人口53337人,占12.7%;饮水不安全人口343829人,占81.9%。在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的50604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0%;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细菌指数严重超标地表水的55697人,占13.3%;直接饮用未经处理地下水的7594人,占1.8%;直接饮用水质超标(铅、汞、浑浊度)的49412人,占11.8%;水量不达标,即已修建简易供水设施但供水量不足的57482人,占13.7%;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即水源较充足但无任何引供水设施的75059人,占17.9%;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即无水源或有一定水源但受气象变化影响很大的47983人,占11.4%。饮水不安全,导致地方病高发,如因缺碘引发的甲状腺病、光丁病,因饮用细菌指数超标的污染水引发的肠道疾病等,对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按照竹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县将新建和改造擂鼓、秦古、竹坪、得胜、大庙、文峰、深河、楼台、田家、官渡、柳林等乡镇千吨万人标准化水厂12座,解决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以村为单位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工程46处,解决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以组、户为单位分散式供水工程1240处,解决2.4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通过这些工程建设解决供水区域内的56所农村中小学校、4.2万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2007年,我们力争争取国家人饮安全计划3万人,在继续完善宝丰、溢水水厂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得胜、秦古、双台、楼台、文峰5个集镇水厂改造扩建工程,其中:改扩建双台、文峰2处集镇供水工程;新开工建设得胜、秦古、楼台3处集镇供水工程。2006年12月,编制完成了这5处水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省水利厅,总投资850万元。目前,得胜、秦古水厂的工程设计已基本完成,正全面组织开工建设,其余3个乡镇水厂的前期工作正在抓紧编制,力争今年上半年完成,下半年全面开工建设。
  二、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多,任务繁重艰巨。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其中饮水水质卫生不达标的16万多人,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的近18人,全县17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二是居民点分散。我县多数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农户居住十分分散,而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给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带来了难度。
  三是水源零散,受气候变化影响,很不稳定。全县17个乡镇建集中供水水厂,有保障充足优质的水源很少。
  四是水源保护难。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我县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地下矿产资源多,部分水源中存在固有的有毒有害元素等;人为原因主要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污废水、垃圾、粪便任意排放,导致腐殖质、病原菌、致病微生物严重超标,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和管理不到位等。全县除县城所在地建有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厂和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外,已建供水工程水源均引自河流、山溪或库塘,水量保证程度低,且均无符合技术标准的净水设施,水质保证程度也很低。
  五是农民自筹能力低。这些因素造成大量、分散的小型饮水工程造价高、运行成本高、难管理,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工作易出现反复。
  三、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1、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立足竹山实际,抢抓政策机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政策推动、龙头带动、集中供水、城乡同价的工作方针,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和“政府引导、业主运作、集中供水、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引入竞争机制,配套国家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把人口相对密集、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重点,依托县自来水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导入必要的政策支持,建设规模适度的集中供水工程。同时,积极探索广大分散农户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按照“协会运作、会长管理、因地制宜、以水养水”的路子,搞好分散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工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2、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争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同时,县水务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技术骨干组建规划编制、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财务审计四个小组,其中规划编制组负责项目规划、年度计划的编制和上报,组织对主要设备、材料进行招投标;工程设计组负责工程勘测设计和技术指导;工程管理组负责工程质量、工程技术把关、监督检查验收;财务审计组负责配合财政部门搞好工程资金的管理和财务审计,分工把口,各负其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二是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坚持“先水质、后水源,先乡镇、后村庄,先集中、后分散,整村推进,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的建设模式,认真做好各饮水不安全区域的供水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对集镇规模供水水厂实行以镇带村,管网延伸,跨村供水;对村级供水工程,以村为单位建设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工程,形成规模效益;对居住分散的饮水不安全区域,实行以户为单位修建适宜当地特点的单户供水工程,经组织验收后,补助资金直补给农户。同时,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对12处水厂按国家饮水安全标准进行技术施工设计。对每个水厂的水质进行检测,对水源进行优化对比,确保水质安全、水量充裕,优化水厂工程设计,选择符合实际、成本较低的设计方案,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发挥集镇供水工程效益,切实把集镇水厂建成管长远的民心工程。
  三是健全机制,加大投入。一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14.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解决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争取800万元以上专项补助资金用于集镇水厂建设。二是拓宽筹、融资渠道。通过“一事一议”、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等方式,鼓励各方参与,吸引民间资本,解决投资不足问题。积极发展股份合作、联合办水;大户带头、民营办水;拍卖转让,滚动办水;租赁承包,以水养水;贷款融资,举债办水等多种融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集镇水厂建设,切实加大集镇水厂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三是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有关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四是强化管理,长效运营。我们将严格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集镇水厂工程质量和效益。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投资在50万元以下的水厂,也要参照“四制”进行管理,督促业主和建设单位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实施,组建项目法人,并落实建后管理主体。不断探索和完善集镇水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国家投入的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监督管理,明晰产权;新建水厂都要组建项目法人,落实管理主体,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同时,合理确定水价,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群众用得起、长期受益。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务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水务部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体现。我们将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加快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县水务局局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