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搏实干激情 创发展辉煌”系列之三
发布时间: 2007-06-0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和谐奋进向未来

■ 江  坤

 

    历史的车轮奔腾向前,发展的主题永恒不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谋划、在谋划中图强,不仅开创了竹山巨变的今天,而且描绘了竹山腾飞的明天。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竹山而言,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升级版”。只要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和谐奋进,生态水电大县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幅彰显时代气息的壮美和谐画卷将在世人面前舒展。

定格历史的座标

  位于鄂西北边陲的竹山县,是一块充满神奇、掩金埋玉的资源宝地,水能、矿产、生物、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曾一度,这里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忆往昔,竹山的发展纵向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横向比实现了新的进位,2006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中排列第50位。但实事求是地讲,虽然竹山的发展速度快,但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欠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面对各地争先恐后、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面对市内外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竹山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2006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竹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了“走在同类县市前列,致力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蕴含着县委、县政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宏图大志,回荡着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时代强音。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客观上讲,我们既有丰富的优势资源,又有良好的工作基础,还有优越的发展环境;主观上看,上庸儿女历来就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人心思富、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追求。
  建设生态水电大县的宏伟目标和县委、县政府的英明决策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凝聚着46万上庸儿女的创造力,吸引着各地的投资者,预示着今日的竹山将不再沉寂。
  现在,竹山人可以自豪地说,尽管发展中我们面临的困难较多,但竹山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新一轮大发展的高潮已经到来了,生态水电大县建设现已迈出了坚实步伐,竹山已步入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喜事最多、人民群众精神最振奋的黄金时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可以预期,当这些宏伟蓝图实现时,800里堵河得到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一座座大坝巍巍挺立,拦奔涌洪水,通黄金水道,取不竭电能,达旅游圣地,最终将变成一条流金淌银的景观之河、生命之河、财富之河;3586平方公里上庸大地将成为聚集资源、孵化财富的沃土,方城内外到处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上庸大地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清澈的堵河河水,带着竹山人民的深情厚谊,缓缓流向北京;46万勤劳勇敢的上庸儿女的创业激情全面迸发,齐心协力建设人人安居乐业、大家共享和谐的美好家园;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竹山将以和谐文明富裕的崭新形象屹立于鄂西北。

高扬发展的旋律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为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作出了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正确决策。
  我们必须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要求,用激昂、响亮、雄浑的经济社会发展乐章,迎接竹山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施开放活县战略。封闭落后是竹山的实情,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源泉。一个地方开放的时间越早、力度越大、程度越高,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能力也就越强,发展的活力也就越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开放的理念,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激活资本、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借助外力促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外向度。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根本动力。工业化是竹山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必须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理念,着力培植有竞争力的特色工业,大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科技素质和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电能源、矿产加工、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建筑建材等五大产业板块。
     ——实施项目强县战略。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大项目能够带来大投入、促进大流通、营造大市场、蕴含大商机。我们必须按照“政策性项目、民间资本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并举,生产性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生态项目并重,大中小项目一齐上”的思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始终坚持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潘口电站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龙头来抓,力促潘口水电站早日上马,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大力培植市场主体。经济学上有一个黄金分割定律,二八开的定律,概括地说,就是20%的人创造的是80%的财富。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讲,抓经济发展必须抓住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示范户等关键的少数,抓住了这个关键的少数,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80%。必须大力培植市场主体,力争到2011年,初步形成5个以上核心竞争力较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提供税收过千万元的优势企业,全县年家庭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农村经济示范户达到2万户,充分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
    ——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客观上讲,环境不优的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在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的基础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搭建经济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搞好宏观决策和微观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把竹山打造成为投资开发的“洼地”。
“老百姓看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成效如何,衡量的第一把标尺就是能否让群众先富起来、快富起来。”当前,我们必须始终高扬发展的旗帜,用发展凝聚民心、靠发展惠及百姓,切实抓住干部与百姓的共振点、富民与强县的结合点、发展与和谐的对接点,唱响发展主旋律。各级各部门必须顺应发展大势,找准工作定位,发挥职能作用,脚踏实地抓当前,心无旁骛谋长远,立足发展上项目,竭力服务大开发

奏响和谐的音符

    马克思早就精辟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和谐正是美的一种表现,它可以作为社会协调发展程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度的一种衡量尺度。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突出社会事业发展,以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突出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突出平安竹山创建,以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突出群众利益维护,以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突出民主法治建设,以民主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突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和谐。这“六突出、六促进”的要求是指导我们建设和谐竹山的行动指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推进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全县上下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夯实基础,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创造和谐因素。
    ——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打开竹山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以创新、民本、进取、开放为特质的堵河地域文化熠熠生辉。和谐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精神支撑。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因素的作用,大力弘扬施洋精神,传承开发女娲文化,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与互动,演绎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全面推进的华章异彩。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具体工作抓起,广泛开展各类和谐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把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推动全县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局面。
    ——注重调节和谐的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所有的不和谐,都能从利益关系上找到原因;一切和谐因素,也都能从利益调节上找到答案。利益关系和谐的关键在调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群众利益维护,建立健全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单个“音符”,始终和着协调的节律尽情跳动,奏响一曲曲公平、融洽的和谐之歌,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切实抓好信访稳控工作。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是稳定的最高境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致力打造“平安竹山”,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企业平安经营、社会和谐发展,以期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性互动。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访稳控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建立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协作机制,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营造奋进的氛围 

    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求真务实、团结奋进是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文明富裕新竹山,增进人民福祉的客观需要。 
  全面建设生态水电大县的战略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载入竹山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册。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