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太华 熊 霖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和建设伟业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担负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对霸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作为基层统战部门,县级统战工作任务也应随着统一战线阶段性任务的转变而转变。当前,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县级统战工作重心也应由以政治领域统战为主转向以经济领域统战为主,自觉主动把统战工作融入经济建设中心,依法规范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简言之,县级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两促进一稳定”,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维护民族宗教方面稳定”
一、“两促进一稳定”是社会发展赋予县级统战工作主要任务的历史必然
“两促进一稳定”工作任务的定位是由统战工作主要任务所决定的。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统战工作必须要围绕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紧靠实,找准与党委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在经济相对滞后的贫困山区县,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显得更为重要,统战部门作为党委的工作部门,理所当然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必须把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着力点,这是社会发展、改革深化、历史选择的必然,更是由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任务、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两促进一稳定”工作任务的定位是由统战工作对象变化而决定的。中央规定统战工作对象有12大类,而绝大多数县尤其是贫困山区县一般没有民主党派,随着原工商业者等统战对象不断减少,加之港澳台同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等相对人数不是很多,因此,县级统战工作对象也在发生变化,工作对象主要是党外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族宗教人士,这就决定了县级统战工作主要任务就是“两促进一稳定”。
“两促进一稳定”工作任务的定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经济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各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重视、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培养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为经济建设服好务,统战部门责无旁贷。
“两促进一稳定”工作任务的定位是民族宗教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所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间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民族宗教无小事,要清醒地认识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也是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围绕“两促进一稳定”,突出“五抓”,扎实做好县级统战工作
1、抓组织建设,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一是成立非公经济党委,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企业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政治核心作用。二是指导乡镇工商联(商会)分会组织发展工商联会员、指导企业发展等工作。三是在条件成熟的非公有制经济行业中组建行业商会或异地商会,指导行业商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四是组织开展“回归工程”。成立“回归工程”办公室,指导回归人士回乡投资兴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抓政策引导,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一是调查研究,用优惠政策引导发展。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党委、政府出台扶相关政策文件,为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协调督促,建立联系。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非公经济大户工作制度,开展上门服务,排忧解难。三是引导业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惟才是举,引进人才。非公经济企业要利用优势,广引人才、广用人才、广培人才,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良好条件。五是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政治上求进步。对思想上求进步、经济上有贡献、社会上有影响的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常委等相应的职务,促使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
3、抓经济服务,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开展各项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农行、信用社开展贷款信用资质评定,解决融资、贷款难问题;为非公经济人士维权活动提供法律援助;做好职称评选申报工作;为出国劳务输出人员帮助办理各项审核、签证、技术职称手续;探索开展非公经济人士培训工作,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选送代表人士到各级党校学习深造。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联系渠道,加强内外联络。发挥海联会、光促会、民间商会作用,加强与海内外工商界人士、社团组织的联系,开展招商引资,引导非公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争取国际合作项目。三是着力营造环境“洼地”。组织制发非公有制经济“税费明白卡”,增设遏制“三乱”举报电话,着力优化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
4、抓人才教育,为非公经济人才健康成长创造环境。一是依托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坚持不懈地对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支持非公经济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健康向上、丰富多采的企业文化,深化其内涵,创建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在环境。三是积极参与全县“三个文明”创建活动。将经济统战工作与个体私营业主争创“十星”(五爱星、法纪星、税费星、道德星、信誉星、致富星、新风星、卫生星、文教星、计生星)工作融为一体,与有关部门配合严格考评。四是推进光彩事业向纵深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非公企业家关注社会,回报社会,把扶贫救灾、捐资助教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变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觉行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5、抓依法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一是科学认识和正确引导是促进民族与宗教和谐的基础。要正确认识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认识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与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二是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促进民族和谐的前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早出台关于加快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在办证、办照上提供服务。三是坚持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是促进宗教和谐的关键。加大对宗教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同宗教界人士的联系,关心宗教界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引导和鼓励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乐善”“布施”,积极参与希望工程、扶危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夯实宗教工作基础,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宗教事务,打击非法信教活动、乱建寺庙行为,做好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 (作者系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科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