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精心打造竹山“北大门”
发布时间: 2006-12-1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但果堂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年。对双台来说,即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一届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紧密结合乡情,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初步确立了“依托优势资源,拓宽经济增长点;培植四大产业,实现四个增长(到2010年,农村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个亿,增长25%;财政收入过百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增长12%;招商引资达到1000万,增长67%),精心打造竹山北大门,建设边贸口子乡。”的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一、  整合四个优势,打牢经济发展基础。
  双台位于秦巴山余脉,鄂西北边陲,版图面积413平方公里,人口17791人,耕地面积1.5万亩,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省级山区二级公路“鲍竹路”穿境而过,距竹山县城40公里,距十堰市96公里,属竹溪、竹山通往十堰的交通要道,素有竹山“北大门”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中型冶金企业----湖北银矿,蕴藏金银矿、铅锌矿、硫铁矿、铜矿、褐铁矿、磁铁矿、石灰矿、石煤矿等十余种矿产,贮量大、品位高,矿产开发前景广阔。山场面积广袤,森林面积39万亩,木材总储量225.4万立方米,生态产业潜力巨大。旅游文化深厚,人文自然景观颇具地域特色,有十堰境内唯一的佛教寺院石佛寺、道教场所“学堂洞”、明代古塔“和尚塔”、清代寺庙“火烧寺”,以及辛亥首义元勋张振武烈士故居、女娲广场等。双台美食一条街已经体现出乡村饮食业的农家特色。长期以来我乡乡域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困扰着历届党委政府,发展时不我待,必须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产业优势、形成比较优势,才能促进双台的大开放、大发展。
    二、培植四大产业,壮大乡域经济实力。
  调整特色农业。建设“四大基地”,即建好以大鸡、马头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基地,以向山、界岭、田沟为重点,发展大鸡5万只,将竹山大鸡品牌做大做强;在青山、花园等山场面积大的偏远村组发展马头山羊6000只;建好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产量40万斤,打造“天麻之乡”;建好以茶叶、笋竹两用林、板栗为主的林特基地,木瓜以昌华山庄为“龙头”种植面积达6000亩,茶叶以双峰茶场为主体,新增面积500亩,总面积达2000亩,1-2年内与圣水茶叶有限公司联建茶叶生产车间,将“双峰”茶品牌打响。笋竹两用林面积达20000亩,积极引进笋竹加工为主的山野菜加工厂,实现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建好以烤烟、葛根为主的经作基地,烤烟面积达到2000亩,葛根面积达到200亩,发展富民产业,打造拳头产品,形成产业链条,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矿产开采业。紧紧把握县委、县政府建设鄂西北重要的特色矿产选冶基地的规划目标。一方面服务于湖北银矿,让企业良性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也是乡域经济增长的支点;另一方面要加大开发现有矿产资源力度。据国家地质队七十年代勘测,双台乡地下蕴藏石灰矿、石煤矿、铜矿、硫铁矿等矿藏资源十多余种,其中银洞坪铜矿位于罗家村,该矿早在七十年代经湖北125地质大队进行过为期三年的勘测,第五地质大队及中南设计院亲自勘测。总贮量达5377吨,其中含银3591公斤,铜1997吨,锌2395公斤,属地质部门推荐优质矿产开发产品;银矿尾沙矿库存尾沙约50万立方米,可提炼十种金属和优质元素,开采期30年以上,花园、关沟、吉阳、银洞境内磁铁矿、铅锌矿、褐铁矿、硫铁矿贮量大、品位高。丰富的矿藏资源与我乡工业发展缓慢,资源短缺形成强大反差,必须打破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步伐。目前,招商引资势在必行,党委政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力争一至二年内,石灰矿、磁铁矿、褐铁矿相继上马,力争三至五年硫铁矿上马,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夯实乡域经济实力。
  培植生态旅游业。双台已建成上至三关女娲广场,中经双台新集镇,下至南口“金三角”,由鲍竹路绿色竹子长廊“一线串珠”并辐射到茅塔石佛寺、湖北银矿一带的绿色生态经济走廊。特别是十堰境内唯一的佛教院石佛寺已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年接待游客量达5000余人以上。已建成的三关女娲广场和将要开发的女娲山庄已成为联结宝丰女娲风景山促使女娲文化、上庸文化传承光大的一颗星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道教场所“学堂洞”,风景宜人,是游客度假休闲的极佳乐园。双台作为承接鄂西北黄金旅游圈的连接点,定位于为其增添景点、增多看点、增加亮点。集游玩、休闲、美食于一体,将生态旅游产业链延伸拉长,南与官渡、西与宝丰实现对接。
  创优餐饮服务业。鲍竹路的贯通,拉动了双台美食一条街的迅猛发展,来自竹溪、房县、陕西、郧县等地老板20余家落户双台,从事餐饮服务业,年提供税收30余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修理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信息网络业的应运而生。为进一步创优餐饮业投资环境,将继续完善集镇配套设施,按照“一主两翼”:即以集镇主干道为主,辐射两条支翼。一翼以渔塘大桥为主体的全长500米的“幸福路”,一翼以双台大桥为主体的全长1000米的“爱心路”,两条支翼全部重新规划、实现硬化;一至二年内逐步建成北部山竹交易大市场、在三关形成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南卡路交汇处形成商贸交易市场,将竹溪、房县、郧县、陕西的商贸物流业引到双台,建成商贸流通顺畅、区位优势明显的边贸口子乡。
  三、主抓四项工作,落实可靠保障。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资外资并举,引资引智并重,采取资源换资本、产权换资金、存量换增量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大胆突破观念、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齐心协力抓招商、巧借外力促发展。要将铜矿、磁铁矿、硫铁矿、生态旅游、竹山大鸡、天麻之乡、美食一条街等特色项目成功招商、力争年招商额达1000万元。
  (二)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培育形式多样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放开、放活山场、水体、矿产等山水矿产资源,吸引民间资本、社会各界参与开发。依托木瓜、茶叶、大鸡、天麻、葛根、笋竹等特色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成立矿业开发公司;采取引进、扶持和引导等手段壮大企业、公司规模,实现产品的转化增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鲍竹路全线贯通实现了以双台为中心构筑竹山到十堰3小时交通经济圈的目标,2006年我乡将35公里的南银路投入建设,全乡主要通道已全部开通,后期重点将45公里南卡路、15公里双罗路、16公里花园路、17公里水坪路,列入通村水泥路项目,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通过加快路网、电网、农田水利、信息通讯、集镇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完善、拓升双台区域功能。
  (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要形成以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领办产业、承包项目责任制。一项产业成立一个项目专班,一抓到底,责任明确。同时,实行乡领导联系村、乡干部驻村“一岗双责”工作机制,科学制定目标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兑现,把工作落实好坏与干部的待遇、升降、考评挂钩,在全乡干部中营造一种比落实、比干劲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全乡上下正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力争为双台和谐、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双台乡党委书记、乡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