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抓住稳定之本 拓宽和谐之源
发布时间: 2006-07-2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朱爱民

  秦古镇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社情复杂,农村各种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几年因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拆迁改造、生态保护、矿山开采等方面导致的利益纠纷逐步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且呈现宽领域、深层次、突发性、复杂化的新特点。人民矛盾调处春风化雨般地止诉息争,化干戈为玉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日益发挥着不时替代的作用。
  一、 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抓住人民调处根本
  人民群众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又是和谐社会的最大受益者。发挥人民调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实践。在秦古镇百名人民调解员中,有90%以上是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既汲取了群众的智慧,经常深人基层,了解人民调处工作情况,又创造出了好经验、好做法,指导基层工作实践。根据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妇联、治保会等基层组织具有人缘地缘优势的特点,以“政策法律教育为主、亲情感化为主、主动和解为主”的调解思路,发挥乡村调解组织主阵地和农村基层干部主体作用,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土办法”转化为“硬措施”,列人村规民约,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促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发挥群众的首刨精神,在基层广泛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把人民调解员的一些朴素实用的做法,总结归纳为具有广泛指导性的调解方法,坚持上下结合、协调联动,使得大己鲜活的调解活动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成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夯实人民调处基础
  政策和策略是一切工作的生命。做好人民调处工作,必须在全面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实施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举措,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一手抓维护稳定的“网底工程”,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和上下联动、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一手抓“重基层打基础,创建平安乡镇”,全面提升综治工作水平。
  社区纠纷多是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近3年来,秦古镇农村基层矛盾调处率和成功率都达到了100%。其“能”主要体现在威信、经验和技巧上的“四字经”。即:一是“快”,知情即到,防止事态扩大恶化,一接到纠纷信息就像接到火警的“救火员”,动作必须快,慢一分钟事态就可能恶化;二是“敢”,不怕流血,措施果断止纷争,要敢于挺身而出,果断处理;三是“巧”,讲究方法,发动亲朋合力调处,要抓住村民重情义、要面子的特点,采取亲劝亲,邻劝邻,知心人劝知心人的“借力”调处法;四是“法”,依法调处,让纠纷双方心服口服。
  三、注重内在机制创新,激发人民调处活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强化稳定保障措施的动态发展过程。为了把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起来,应建立司法联系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庭审观摩和联合培训制度,使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公安、法院的基层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于人民调处组织调处不了的纠纷,依次进入行政调解和司法程序,形成梯次防线,逐步化解矛盾。在影响稳定的诸多社会矛盾中,群体性纠纷是一个地方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是我们做好稳定工作的突破点。预防和处置好突发群体性纠纷,首先必须建立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十户调解员三级调解组织作用,乡镇(街道)、村(居)调委会成员和“十户调解员”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基层动态,遇有群体性纠纷,则发动各级组织,动员一切力量,通过动态摸排,查清纠纷产生的来龙去脉、问题性质和发展态势,查清主要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同时,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群体性纠纷调处机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控制局面,及时建立组织、制定预案,严防事态扩大。认真研究解决措施,力求优中选优,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成共识。在处置中,要注意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把一般参与者与借机挑动群众闹事的违法犯罪分子区分开来,做到刚柔并济,宽严适度。
  四、积极搞好结合渗透,拓宽和谐稳定之源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兼容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在努力化解矛盾和消极因素的同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做历史文化名城的好公民、和谐城镇的建设者。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拓宽思路,把人民调解与法制宣传、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主要依靠司法行政部门和各级调解组织开展工作,转变到形成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各地从实际出发,实施法律“进村入户到人”工程,健全农村普法网络,培养百名“十户宣传员”,开展“普法大集”、“送法进私企”等具有创新特色的普法活动,一此地方还可建立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群众自觉组织起来,成为法制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作者系秦古镇党委书记、镇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