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祥
竹坪乡地处鄂陕交界地,境内山大人稀,幅源辽阔,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人地矛盾尤其突出,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两工”政策的逐步取消,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涵蓄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打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竹坪乡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规范管理、合理开发,广辟门路,疏通渠道,拓宽视野,加大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力度,促进了打工经济的迅速崛起。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培育打工能人,加强与打工能人的联系,充分发挥打工能人的模范带动作用,积极有序的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2005年,全乡外出务工近8000人,实现务工收入41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4%。打工经济已成为我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一个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全乡有资产在30万元以上,年组织劳力外出务工人员20人以上的打工能人312位,其中从事矿产开采业有184位,从事建筑行业的有49位,办实体行业的有27位,其他行业的有52位。全乡63%以上的务工人员都是靠通过打工能人的组织和带动下进行外出务工的。通过他们招揽劳务,再组织民工外出,这种形式对农民来说,风险小,且收入可靠,有保障,彼此都能相互信任。李修双、但七堂、江中水等一大批打工能人每人每年组织外出务工人员都在100人以上。由于打工能人的带动,扭转了我乡劳务输出“松散”型、“盲目”型、“游击队”型的局面,杜绝了以往“正月出,二月归,无工而返”的现象,让我乡打工经济朝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虽然我乡打工能人为我乡打工经济取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但仍然存在四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打工能人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满足打工经济的需要。二是打工能人中从事“苦力型”、“务工型”的多,“智力型”、“老板型”的少;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多,100万元以上的少;非党人士的多,党员的少;男的多,女的少。三是打工能人服务乡域经济力度不大,在招商引资、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上效果不明显。四是人才、资金流失严重,回乡创业的打工能人少。一部分有文化、有技术打工能人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之后,最终在外定居。一部分打工能人拥有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想回家大干一场,但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制约,最终再度外出,放弃了家中的生产资料,异地经商发财、办企业,造成资金和人才流失。目前,竹坪乡每年都有1至2人资产在100万以上的打工能人外流。
我认为,应该采取四大措施,解决我乡打工能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健全网络,优化服务,畅通信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培植打工能人,支持、鼓励更多的人步入打工能人行列。
二是加强对打工能人的培训。要侧重于《劳动法》、《合同法》、《保险法》等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安全知识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培养出一批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型的打工能人,积极引导他们向“智力型”行业,“老板型”能人转移,壮大打工能人资产总额。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部门配合,重点抓好对打工能人的服务。认真开展在党员中培植打工能人、在打工能人中培植党员工作。充分发挥乡劳动服务机构的作用,给他们提供准确劳务用工信息。定期开展打工能人座谈会,让打工能人介绍务工经验,了解务工信息,掌握务工情况。加大对打工能人中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对确有一技之长,真才实学的打工能人给予相应的技术职称。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表彰会、书写信件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打工能人的联系,积极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在家乡劳务输出、经济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上多做贡献,做好贡献。
四是加快乡域经济的发展,加大交通、通信、集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竹坪知名度,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办理程序,减免相关费用,鼓励打工能人回乡创业,防止资金及人才的流失,从而带动我乡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竹坪乡党委书记、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