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
发布时间: 2006-04-2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创办各类职业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外派培训等途径,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特别要学好农业适用技术,对外出务工的更要学好二、三产业就业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按照“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村窜户,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现场示范等方式,把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民手里,让家家户户掌握1至2门致富技术。
  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农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重点破除农村部分农民思想上存在的私利当头的个人主义和封建残余思想的遗毒,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农民在思想上树立“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自我约束意识,及时从赌博抹牌、说粗话、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中摆脱出来,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的乡风、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农村现代文明程度。
  大力推进农村保障制度建设。保障是民生之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有重大疾病、天灾人祸的家庭,军烈属家庭,痴弱傻寡瘫、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者等弱势群体,积极搞好民政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加快推进“福星工程”,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种社会保险覆盖面。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好维护和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使广大农民老有所养、难有所帮、病有所医。( 陈 泓  陈 国)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