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心红 陆龙和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后,县经济局作为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和服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组织落实相关工作,对进一步开创工业经济工作的新局面,配合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出台了2006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性文件,相继召开了经贸战线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大会和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工业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业经济任务,进一步组织动员了全县上下特别是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打开发机遇,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为做好这一年的工业经济工作,为“十一五”起好步至关重要。县经济局将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以“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为目标,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强化工业的主体地位,大力调整和优化结构,狠抓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强发展后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保证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将努力实现如下目标: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22.2%;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同比增长24%;销售收入达到11.9亿元,同比增长25.3%;税金达到4500万元,利润达到2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22%。其中规模企业产值达到6亿元,增加值达到1.6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4亿元,税金达到3000万元,利润达到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22%、25%、23%和22%。
为了圆满上述年度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促进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县经济局将围绕“七抓七促”,狠抓工作落实。
1、抓深化认识,促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支撑,是增大经济总量、提高财政实力、扩大就业渠道的根本途径。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做到政策围绕工业定,环境围绕工业造,人才围绕工业流,服务围绕工业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尽快形成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
2、抓资源开发,促特色优势产业尽快形成。坚持依托优势资源和区域性市场,在特字上作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在提高竞争力上见成效,紧紧围绕培植水电能源、矿产开发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珠宝饰品产业,坚持“依法规范、限量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深入开展绿松石矿开采秩序专项整治;鼓励鑫银公司、宏达科工贸公司、麻家渡工艺厂开发改造、壮大实力,推进以绿松石和金银加工为主的珠宝饰品产业大发展。特色选冶产业,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支持中强钒业公司开发钒矿资源,尽快达产达标;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大业主投资铌稀土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期工作。肚倍加工产业,继续支持天新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新上没食子酸丙脂开发项目,发挥新产品的竞争优势。新型建材产业,抢抓电站建设及移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对建筑建材需求旺盛的市场机遇,推进水泥企业更新改造、环保达标、满负荷生产,争取启动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建设;开发页岩砖、煤渣砖、水泥砖及其它轻质新型建筑材料;努力扩大石材、建筑砂石料、水泥预制品产量,满足电站建设、集镇发展、农民建房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医药化工产业,支持黄姜加工企业优选综合利用工艺,尽快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督促企业在2007年6月30日前实现达标排放;支持企业外引内联,嫁接改造,发展黄姜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绿色食品产业,抢抓绿色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大力发展茶叶、山野菜、葛根加工业,重点支持圣水茶场九里岗基地建设、武当山珍竹山公司达产达标和兆华山野菜新厂建设,支持古牛泉酒业规模生产。
3、抓技术改造,促骨干龙头企业作用发挥。“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仍是目前我县工业的明显特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学习借鉴天新公司、同步器公司的经验,组织力量,深入各个规模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施技术改造的情况,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改造计划,作好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产品的准备。重点推进落实没食子酸丙脂、硫酸扩能、第三代木质聚合材料应用等13个重点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确保当年投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新增产值1个亿左右。同时高度重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培育,积极开展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争创省级知名品牌2-3个,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并落实好扶持规模企业的优惠政策,重点争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技术改造贴息、新产品开发补助、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和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认真兑现企业技术进步奖扶持政策,多途径支持企业把实力做强、规模做大、名气做响。当年要在水电能源、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领域培植7个以上规模企业,使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到30家以上。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照章纳税,积极争创“十星级文明企业”,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4、抓园区招商,促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按照把工业园区建成产业发展的大本营、财源建设的主基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的思路,把“一园两区”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积极争取“一园两区”工业园的报批,并努力争取享受优惠政策;二是高标准规划“一园两区”工业园。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城关、宝丰工业园区目前已初步形成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将园区规划出若干个特色小区,形成块状格局,并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争取产业配套并形成集群效应。三是要高层次建设园区。要引入市场机制,引进企业和客商,参与园区的水、电、路、通讯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增强招商引资和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的吸引力。四是要高标准管理园区。按照“园区经济、园区社会、园区财政”的模式,提高园区的相对独立的封闭式管理层次和权限,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遵循市场配置资源,资源决定产业,产业集聚园区的原则,创建和谐园区、高效园区。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优惠供地、减免行政规费等多种手段,使园区当年新增规模企业6家以上。
5、抓企业管理,促工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以“十星级文明企业”创建为目标,以“学、查、比、创”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是按照“彻底改、改彻底”的要求,把国有、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不留任何后患。已改制的企业要“回头看”,真正理顺产权关系,切实解决好改制中的遗留问题。所有改制企业都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大企业管理创新的力度。引导企业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的新经验,树立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系;同时抓好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才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有意识的培养和树立一批企业管理的好典型,不断加以总结和推广。
6、抓人才培养,促工业发展后劲积蓄。稳定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养本地人才,这是蓄积工业发展后劲的关键。在引进培养和保护工业人才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推动“人才强县”和“人才兴工”战略的实施。全面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组织实施人才和资源开发规划,把握培养、引进、使用三大环节,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注重提高企业家素质,着力扩大高级技工队伍;认真落实人才政策,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创新机制,增强吸引和集聚人才能力,为激发人才创造力、发挥人才价值创造条件。
7、抓科学调度,促工业生产快速健康运行。在抓工业生产中我县已经形成了工业的“四会制度”和各级领导联系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制度,在新的一年里要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不断创新。工业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及时指导,解决问题。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竹山是“全省最佳信用县”的品牌效应,引导和帮助企业评级授信,全年投放工业现生产的贷款要达到30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从根本上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瓶颈制约问题。(县经济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