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县城郊区建设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06-03-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沈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认真学习这一精神,联系潘口乡近年来发展状况以及现实基础条件,该乡提出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亲民、为民、富民”为总抓手,以“兴建创”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真正把农村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发展、人际关系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的绿色小康村。具体目标任务是: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按13%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村有规划合理的集中村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有晴雨通车的乡村公路,有通到各户的安全卫生饮用水,农户达到一户一栋砖木结构住房,一户一个稳定的致富项目,一户一年两万元收入。同时,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农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农村和谐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潘口乡的区位优势使其纳入县城新城区城市规划的发展空间,处在县城和潘口水电站、小漩二级电站经济发展延伸带和全县经济大发展格局建设圈内,交通便利,工程云集,发展项目多,是全县其他乡镇无可攀比和替代的;同时,东连县城,西接潘口水电站坝址,中间是小漩二级水电站建设地,一河二岸两条环城公路配以蔬菜产业基地、干鲜果基地、畜禽产品供应基地,这些绿色生态长廊也是潘口乡的一大地理优势。综合以上这些良好基础和规划中可发展空间,在给潘口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怎样一种格局的新农村的新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或者用更长一段时间,潘口乡新农村建设形成“农民就业在园区,居住似城区,生活如社区,环境就象旅游区”的雏形,我认为县城郊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具体到潘口乡来说,实践证明,发展工业,发展二、三产业,既给农民找到了出路,也是农民致富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全乡先后引进创办武当山珍责任公司、龙福绿宝石公司、浙竹建筑建材公司、塑料制品公司等多家企业、发展了柿湾建筑建材公司、白果水泥矿石开采公司等民营企业,成立经济联合体100多个,发展个体经营户及二、三产业1000多家。同时,大力推进打工经济,使各类产业发展到1350多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多人,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54.5%,年创产值4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随着县委、县政府把潘口乡列入新城区建设范围,加上即将上马的潘口水电站和小漩二级水电站的全面动工,大量的人流、物流也将为潘口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中,我们应当牢牢把握这些机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造福一方百姓,那样农民增加收入就指日可待了,农民变工人和城里职工一样过日子也就有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要逐年加大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力度,目前全乡7个村的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下一步应把重点放在搞好不通路自然村的公路建设上,扎实稳步推进到组到户水泥路建设。抓好村村通客车工程,方便农民出行。文体设施要不断完善,村村要有图书室、有健身广场,乡有中心文化辅导站,有线电视入户率要达到95%,电话及移动信号覆盖率要达到100%。大力开展以“三改一建一清一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生态家园的建设成果,把改水、改厕、改厨、建沼气池同清路障、清垃圾、清理堵在路上的厕所、猪牛栏及废弃的破旧房子及对村庄院落和村组道路进行绿化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扎实搞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现有的人饮井、窖池进行加固、整修、卫生消毒和安装井盖,积极发展集中式供水,提高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质量。加强村庄绿化建设,搞好规划设计,按照适地适树的要求,做到确定树种,一村一品,整齐划一,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乡村庄实现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发展新产业,力口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依托县城郊区的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做强四大产业。一是狠抓“果盘子”建设。五年内全乡以核桃、板栗、桃梅、石榴等为主的干鲜果面积要达到1.2万亩;二是做好“肉案子”文章,深化科学养殖,使生猪、山羊养殖分别达到2万头、1万只,把潘口建设成为县城肉食禽蛋供应基地;三是继续抓好“菜篮子”建设,在引进种植精品蔬菜、反季节蔬菜的同时,确保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四是壮大以武当山珍竹山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实现农产品就地深化加工,不断提高农村适应市场能力。其次发展打工经济,进一步加大外出务工人员的维权服务,最大限度地保护外出打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3500人以上,实现务工收入2000万元以上。再次,发展农村经济示范户,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示范户的资金扶持和技术引导,促进示范户不断做大做强,鼓励有经济头脑、有资金实力、有相应技术的农民从事规模种植、养殖、加工、运销、建筑建材等项目的生产经营,每年培植农村经济示范户200户以上,力争“十一五”末,全乡农村户户有主导产业,人均收入稳步递增。
  四、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乡政府在投资建设中心福利院的同时,各村要相应建设起自己的敬老院,使全乡五保老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生活补助金发放到位。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要达到95%以上,乡在重点建设中心卫生院和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要全面恢复村级医疗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极大方便农民就医,确保大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治疗。
  五、全面培养新型农民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在进一步改善办学、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扎实提高农民素质,不断优化村风民风。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要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阳光工程”,使农村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民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培育出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六、强化各种民主管理
  乡党委、政府在转变职能、做好服务上,逐步设立“便民服务厅”和“民情联系部”,通过制定并实施“亲民、为民、便民、富民”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密切与基层的联系,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村级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作者系潘口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