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新的重大举措,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不高的实际,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抓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庙是农业主乡、经济弱乡,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业块头不大、效益不高、布局不优,粗放式经营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充分发挥山场面积大、有着长时间种烟经验优势,着力抓好具有高山特色的烤烟、畜禽、林特三大富民产业,积极组织好劳务输出,努力实现“41”目标,即:户平种植1亩烟、栽种1亩经济林、输出1个劳力打工、人平饲养1头生猪,从而确保全乡人平纯收入年净增120元以上。
抓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乡情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强化基础建设,一是全面提升公路等级与通达水平,建好黄土梁、鲁家坝、四庄坪3条通村水泥路,进一步复修乡主干道、各村村道和大铜、大宋公路,确保到村进组公路晴雨畅通无阻;二是实施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对现有人饮设施一律加固、整修、卫生消毒和安装井盖;本着轻重缓急原则,重点在人口集中的乡集镇完善集中供水系统,在里泗沟、铁炉沟、鲍家河高山偏远村组村采取井、窖、池、管引结合等多种形式,安装自来水,力争农户饮用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三是以现有塘库为主,建设完善配套渠网,使桂坪、全胜、大庙三个基本农田区近3000良田灌溉旱涝保收。四是加快实施“三改一建”工程,不拘村组范围,不列计划,积极鼓励和号召各村群众主动自愿建设沼气池;五是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与庭院绿化结合起来,以核桃、杜种、肚倍和林果为主品种,以中心院落为斑块,以农户为单位,大力建设“绿色家园”,构建起院在林中、林在绿中的新农村美景。
抓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新农村,根本问题是培育新农民。长期以来,受文化程度、信息流通、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影响,全乡农民科技素质普遍偏低,这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影响。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素质急为迫切。为此,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科技兴农”的思想意识,大力营造全民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普及农业实用先进技术,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面向市场,为农民开展普及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农民3000人以上,力争每户培养1至2个科技明白人,使全乡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好通用的农业适用技术,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作者系大庙乡党委书记、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