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显春
作为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农村发展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农村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因此要制定好切合本乡镇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区域发展规划。规划中既要规划好本村的建设内容和模式,又要科学规划建设周期,既要考虑基础设施,更要考虑产业发展,既要考虑物质文明建设,也要考虑精神文明建设。
二、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建设重点。
首先必须抓好村镇建设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加快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卫生等基本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二是围绕现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壮大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使农民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及创业能力。四是树立社会新风尚,扎实开展“十星级”农户、“十星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环境。五是建立新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新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一是作为贫困山区,一部分农民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小农意识比较严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光靠开几个动员会或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让农民充分看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特别是要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三是必须设身处地为农民搞好服务。
(作者系潘口乡党委书记、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