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福
艾滋病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的流行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艾滋病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的感染率很高,疫情呈上升趋势,防治处于关键时期。
我县艾滋病流行形势虽然不十分严重,但受诸多因素制约,艾滋病防治不容轻视。一是经济贫困。我县地处鄂西北边陲,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特困县,全县农业人口占87.56%。近处来,有的农民在出外打工中,因卖血等因素而感染HIV,成为我县感染艾滋病重要因素。二是性道德观念发生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性道德多元化倾向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性生活中有多个性接触者(包括卖淫嫖娼)现象的增多,增加了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机会。三是防治知识普及率不高,广大群众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极易感染性传播疾病。四是部分干部对艾滋病流行的严重危害认识不高。
针对这些流行因素的存在,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设主题,扎扎实实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一、科学制定防治规划,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扎实搞好源头控管。
多年的艾滋病防治经验表明,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的办法。因此,我们只有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目前防治形势和过去防治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和多部门参与的防治机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是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要通过电视制播公益广告、初中以上学校(含党校)纳入教学计划、饮食从业人员、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纳入卫生知识培训、长途卡车司机进行集中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教育途径,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性病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在防治措施上,重点抓好源头控管。加大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杜绝艾滋病病毒血源性感染;加强医疗单位消毒监督监测,建立严格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强制推行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实施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对所有孕产妇开展HIV抗体检测;定期对娱乐场所高危人群进行体检,全面推广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免费提供足量的安全套,以控制性途径传播。
第二,建立健全防治网络,加强疫情监测防治。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硬件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人员诊疗水平;建立健全县、乡、村级防治网络,落实各项监测防治措施,主要做好既往有偿献血人群、性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流动人群的监测检测工作,扩大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覆盖面,对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恋等高危人群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加强温馨家园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建设,提高防治服务能力。
第三,积极落实关爱救助措施,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艾滋病感染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因贫致病,经济上困窘,精神上饱受折磨,及时对他们关爱救助,只有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使病人及时得到抗病毒治疗;组织患者生产自救,保障艾滋病致孤儿童免费上学,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爱,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控制艾滋病的传染。
全面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社会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就能有效防治艾滋病在我县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作者系竹山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卫生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