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和谐财政
发布时间: 2005-11-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华新宇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财政部门由农税征管单位转变为社会各界服务部门,怎样当好这一角色?笔者认为应增强公朴意识、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努力提高新时期财政干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着力建设和谐财政,为振兴地方经济贡献力量。  
  一、增强公仆意识,把好三个关口 
  (一)把好权力关,做到权为民所用。财政掌握着一定的资金分配权,永远是别人关注和攻关的对象。掌握财权,必须明确权力的责任和义务,淡化“官”念,切实用好财权,实现财为民所用。首先要立足一个“公”字,树立“为民”意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强资金分配透明度,减少随意性,增强规范性,使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次要把握一个“准”字,我县是特困县,民贫财弱,分配好财政资金必须讲究科学、合理调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能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三,要摒弃一个“私”字,不以权为部门谋私、为少数人谋私、为个人谋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二)把好利益关,做到利为民所谋。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要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来衡量和检验工作质量的好坏。一是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县整体利益的关系。调资金、作决策都要站在全局高度,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不为部门和少数团体谋私利。二是树立公共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想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个人服从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公共利益。要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三)把好人情关,做到情为民所系。财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必须妥善处理好“私”情与“民”情的关系。一是不把个人私交同工作相联系,办事坚持先讲原则,再讲交情,做到按政策办事,按纪律办事,按工作实际办事。二是不把个人家庭同自身地位相联系,坚持管好配偶、子女和亲友,不利用职权为亲友开绿灯、行方便、谋好处。坚持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工作、办事情。 
  二、增强宗旨意识,做好三个服务 
  财政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要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我县财政工作来说,要具体做好三个服务。 
  (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一方面要大力培植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在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的同时,充分发挥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财源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县定重点项目的投入。将挖潜改造、科技三费、支农资金、重点倾斜用于乡镇投资新建的富乡、富民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投资计划。用活用足农发基金的信贷政策,对乡镇兴办产业,因设备投入向银行贷款的,财政以贴息补贴的形式予以支持。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三保”目标,逐步做到财政预算安排接近档案工资,缩小档案工资与实际预算口径之差,达到人头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做到不拖欠工资,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在严格压缩各类公务性支出的基础上,保基本运转所需。通过精打细算,保证对教育、科学、卫生、农业的法定投入,改善山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科学、文体事业的发展。 
  (二)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好务。围绕落实“三农”政策和建立城镇社会保障机制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2005年,我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因取消农业税减少的农业税附加全部补助给乡镇;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天保工程等惠农资金不折不扣地兑付到农民手中。二是认真抓好农村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实。用好“二期贫九”最后一年的专项资金,确保国家对我县“贫九”工作验收合格。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儿童按时入学。三是认真抓好农村税改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的监管,把好政策关;保证现役军人优抚费、五保户供养金、村干部工资和基本运转费、乡村道路维修管护经费、计划生育费等5项税改补助全额拨付到乡镇,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四是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进一步规范城镇低保范围,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力争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研究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特困人员生活救济制度,研究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加快城镇和农村医疗制度建设步伐,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医疗问题。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及时安排新灾、春荒、冬令救助资金,确保灾民的生活保障。切实解决好优抚对象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三)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好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一方面要及时发现、了解人民群众关注的生产、生活、健康、教育、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认真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一方面要及时搜集、整理受人民群众欢迎和拥护的好经验、好方法,及时推广普及。不但要在资金上想方设法予以帮助,更要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增强法制意识,建好三条防线 
  强化法制意识,切实做到依法聚财、依法理财和依法卫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增强拒腐防变的前提条件。在实际中,必须围绕法制建设,建好三条保障线。 
  (一)加强法制学习,建好遵纪守法的自律线。一是学习政策理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明白财。不仅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时刻保证“胸中有策”。二是学习法律法规,依法理财。增强学法意识、守法意识,学好法,用好法,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卫身,依法自律。 
  (二)深化四项改革,建好遵纪守法的约束线。第一,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律”的要求,完善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和收支脱钩措施,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构,确保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内进金库,预算外进专户。第二,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今年8月已将县直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 , 实行规范的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已实现与国税、地税、银行横向联网,纵向与乡镇与省市联网,建立了规范的现代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简化了工作流程, 财政资金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方便快捷。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纳入面达到了100%, 全县干部工资支出、专项资金支出和政府采购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财政资金运行实现“直通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9月30日已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1528笔,金额达10362万元;授权支付691笔,金额达2496万元。第三,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从2005年起,将县直71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改革范围。坚持规范程序,严格实行“两上两下”;统一标准和口径,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严格预算执行,真正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抓落实,按部门预算执行,避免部门预算与单位执行“两张皮”。第四,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监管办法和政府采购目标,对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商品或劳务的,统一实行招标管理,财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能,确保改革的纵向深入。要通过改革,建立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约束机制,增强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减少人为暗箱操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财政监督,建好遵纪守法的警戒线。要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保、扶贫、国债等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报帐提款和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坚持做到日常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防微杜渐,为政府把好关,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在资金分配、运转程序、收入合规、支出合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把依法理财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建立起县乡联动、内外联动的机制,促使股室、各乡镇财政所负责人认真把好支出的关口,促进财务开支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作者系县财政局局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