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秋冬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05-09-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王治国 陈敦明 陈华

一、认清形势 把握发展新问题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的重中之重,进行了不断探索、实践。特别是1999年以来,通过大力组织实施“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项目兴县”战略,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基地规模逐步扩大、龙头企业迅速发展、经营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已开始从农民的自觉行动发展到政府有规划的引导,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一是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茶叶、林果、中药材等八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导。二是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全县建成以生态有机茶、山野菜、小杂粮、林产化工等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使产业链不断延伸,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以宝丰、城关等为主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有效地带动了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四是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全县各乡镇注重培育品牌、开发品牌、保护品牌,以品牌为突破口,走优势高效的发展路子,树立了圣水茶叶为主的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扩大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产业化组织形式初具雏形。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科技服务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多种多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得到长足发展。
  实践证明,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但客观分析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四低”现象比较突出:首先,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规模效益低。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市场化的需要,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布局分散,一户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既安的小农经济意识比较浓厚,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土地产出率和规模效益的提高;其次,加工龙头与生产基地连接不紧密,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加工,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以及运作这种机制的保障系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第三,经营方式与农民素质错位,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农民的素质低,诚信意识差,一些诸如契约、合同、订单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经营方式,不能够按照市场规律来践行,农户盲目从众心态强烈,当市埸紧俏、畅销时一哄而上,至探索式经营;当农产品过剩、滞销时一哄而下,以毁掉重来,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契约和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四,原料生产与加工企业的技术组装不配套,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推广的品种、技术与加工企业需求不相适应,企业与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户在科技服务上不能有效对接,形成了明显的“断层”,造成生产的多,适应加工的少,原料型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大路产品多,优势产品少。
  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决定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处在新阶段的“爬坡”时期,特别是今年8月中旬以来,我县多次遭受强暴雨灾害,农业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大灾恢复,抗灾救灾,恢复生产,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将是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最核心、最紧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民收入获得大幅度提高;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形成与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才能拓宽农业的发展领域,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机制;才能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形成多产业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的一体化产业链。

  二、理清思路 实现一季受灾,一季恢复

  根据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今年秋冬农业开发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以灾后重建为重点,以发展生产为核心,以大灾之年收入不减为目标,坚持灾后重建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努力实现一季受灾,一季恢复。
  主要任务:
  1、抓好以水毁恢复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秋冬全县水毁恢复总的任务是:农田整理7068亩,恢复河岸605处7.1万米,恢复渠堰982处9.5万米,整修病险塘库159个,恢复饮水设施766处,恢复农房2213户5530间。在水毁恢复上,要本着轻重缓急、区别对待的原则,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恢复重建项目摆在优先的位置。在搞好水毁恢复的同时,要抓住国家实施通村水泥路和人饮安全工程的机遇,搞好通村水泥路和人饮安全项目建设。
  2、抓以粮油为重点的秋播生产。按照粮油生产保持大体稳定的要求,今年秋播计划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23万亩,总产量4万吨,其中小麦13万亩,总产量2.4万吨。油菜总面积14万亩,总产量1.4万吨。
  3、抓好以茶叶、烟叶、药材、蔬菜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和以肚倍、木瓜、冬枣、金银花为重点的林特产业。在特色产业上,今年秋冬要完成茶园新建面积1.5万亩,预留明年烤烟种植基地面积3万亩,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秋冬套菜面积要确保15万亩。在林特产业上,围绕已比确定的主导品种,按照适度扩大新基地,重点巩固老基地的要求,今年秋冬计划建设总面积29700亩,其中新建10500亩,其中,肚倍3000亩,冬枣1000亩,金银花1500亩,木瓜5000亩,补植19200亩。
  4、抓好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要抓住秋冬气温适宜,饲草充沛的有利条件,大力搞好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实现农业损失畜牧补。
  5、抓好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要抓住我县已被列入国家能源建设项目县的机遇,今年秋冬确保完成沼气池新建500口。
  三、求真务实 落实提质增效新举措
  如何有效地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迅速恢复灾后重建,笔者认为,当前要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农业项目要有新突破。
  以规划为龙头、项目做支撑,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保障。要按照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紧扣产业政策,配置项目资源,争取多上项目,上好项目;要坚持“以诚信引农业项目、以环境引农业项目、以农业企业引农业项目”的思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聚到项目建设上来,使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我县的项目建设和农业开发,夯实农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三增”(农业增效、农业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目标的实现积蓄后劲。一是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年受灾,一年恢复。要抢抓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全力争取霍河病险库加固、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农村人饮安全等三大重点项目,做好城关南门防洪大堤、秦古尖山河灌区、秦古洞沟病险库、宝丰东河病险库、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包装整理申报一批小微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补助资金。重点抓好谭家河灌区续建改造三期工程建设,完成竹坪陈家河、潘口水磨河流域治理。坚持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管理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二是突破性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抢抓政策机遇,2005年完成得胜花西路、宝丰宝茶路、文峰文太路、溢水溢松路、潘口水十路等10条15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认真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力争有条件的村组开通客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坚持“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工作思路,突出整村推进、片区开发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个重点。立足板块基地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主要抓好茶叶、肚倍、冬枣、金银花、木瓜、核桃、笋竹、烟叶、中药材、蔬菜等基地建设项目;立足转化增值,实施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主要抓好茶叶、山野菜、小杂粮等加工项目及林化产品开发项目;立足做强传统产业,实施畜牧业项目,主要抓好郧巴黄牛、郧阳大鸡、优质肉猪基地建设项目;立足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家园建设,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农业模式,争取国债资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在认真抓好1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项目建设的完善、煞尾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推进2006年度新一轮1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建设,确保新增通路自然村300个,解决1..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解决1万人的贫困问题,巩固1万人的温饱成果,返贫率控制在8%以内。

  二、 产业选择要有新进展。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以科学的产业选择为基础,而科学的产业选择又以正确地认识本地实情为前提。为此,要拓展思路开放经营,按市场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在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上下功夫。二是按照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农业竞争主体要合力打造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着力发展名、优、特、新、奇产品,优质优价,实现“三稳定”、“三扩大”、“三突破”。壮大综合竞争实力,提高效益。三稳定就是稳定油菜、小麦、药材种植面积;三扩大就是扩大蔬菜、茶叶、林特面积;三突破就是突破性发展畜牧、烟叶、产业大户。三是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含量高、上档次、上水平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生产经营要有新发展。
  培育壮大市场<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