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现有黄姜加工企业14家,其中一家已经停产。13家黄姜企业今年以来生产经营形势良好。截止六月底虽然因市场价格走低只完成产值4335.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2%,完成销售收入421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但实现税金189.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1%;实现利润47.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5%;生产水解物205.4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3.3吨;生产皂素66.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81吨。由于黄姜加工企业缺乏管用的治污措施,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不同层面的不满。为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安全,保证居民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边为了黄姜企业能为黄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再作贡献,我们对黄姜企业污染治理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建议加强环保知识法规宣传,增强企业环保意识。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企业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增强治理污染的自觉性,杜绝那些生产规模小,效益差,工艺落后,不具备治污能力的黄姜加工企业上马。二是建议根据我县黄姜加工企业厂址分散,规模较小的状况。请县环保局因厂设置,制定一厂一法的简易治污方案,同时帮助各企业落实到位,达到治污效果。三是建议积极鼓励科技创新,推进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程度。目前,我县大部分黄姜企业采取的是科技含量很低的水解物生产,原料浪费很大,同时污染也很大。因此要从政策和资金上对那些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进行扶持,鼓励他们和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污染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研究,提高黄姜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方面我县鑫源公司和天龙公司已做了较好的尝试。四是建议规划黄姜加工工业园区,进行集中治理。黄姜加工污水量很大,污染治理非常困难,需投入大量资金。在目前市场行情下,最保守测算,建一个50吨以下的水解物厂,固定资产投入约为80—100万元,四年可收回投入。如按要求建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以50吨规模计算,每天处理废水200立方米,采用二级处理法,约需投资40—50万元,吨皂素废水处理成本在2000元左右,费用昂贵。因此,很多企业不重视污染治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黄姜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实现集中治污。这涉及现有黄姜企业的搬迁,治污设备购买资金筹措,治污厂的建设等问题,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考虑,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五是建议积极争取资金,加快治理进度。目前我县黄姜加工企业的污染治理,与其说是认识问题,不如说是资金问题。治污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县治污工作的关键所在。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后,全市要求水质为一级,我们若能抢抓机遇,加大黄姜加工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可以说是对南水北调受益地区的贡献。因此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加快我县污染治理进度,确保一江清水送北方。(杨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