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05-07-0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周远斌  陈孝谊

  《湖北省旅游条例》的颁布,是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我县地处秦岭和大巴山结合部,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上,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重点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县必须走资源开发之路。《条例》的实施必将为我县旅游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促使旅游业发展,步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一、基本情况
  资源状况。我县矿产资源8类32种,潜在价值2100亿元。境内堵河干支流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116.5万千瓦,水能资源可装机容量96万千瓦。动、植物品种繁多,据统计,境内有植物2327种,动物200余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31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24种。
  人文景观。我县历史悠久,商代前为汉水流域重要部落方国,称庸,曾是尧之子丹朱的封地,又是秦巴文化的发源地,有女娲炼石补天处、护福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北坝窑场遗址、文庙大成殿、文峰塔、登爽亭、梯云阁、白莲寺、古佛寺、金花娘娘庙、沧浪山小武当宗教建筑群、三盛大院、高家花屋、楚子墓、胡家坡汉墓群、唐中宗世子墓、长寿桥等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存。既有余曼白、袁伯涛等艺术大师,又有张振武、施洋、许明清等英雄豪杰,还有丰富的民间故事、民歌、民间曲艺和民间艺术品,同时我县还是全国“十星级精神文明建设”的发源地。
  政策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县作为内陆的中心和中西部的结合部,“南水北调取水源”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两大品牌,在崇尚自然、追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水电梯级开发后所形成的千峰竞秀、万顷碧波的山水奇观,将为我县增添亮点。
  区位条件。我县北接西安、南靠神农架、西临大小三峡、东连武当山,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游产业“两山一江”战略(神农架、武当山和长江三峡)的中心枢纽和必由之路,不仅是大小三峡、武当山、神农架、襄樊古都、西安古都、堵河源等国内外著名旅游黄金圈的中心,而且也是十堰周边神农架、武当山、野人洞、伏龙山、堵河源、十八里长峡和驴头峡旅游小黄金圈的必经之路。
  二、现状
  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旅游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积极探索的事项,要真正把我县的旅游业建成特色产业,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是投入不足。旅游业虽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高效益的行业,但由于他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我县旅游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没有规模和优势,市场份额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要有好的投入机制。
  二是规划滞后。由于没有全县总体规划,虽然已经开发了一些旅游景区,但绝大多数开发程度较低,经营较粗放,旅游景点低小散现象比较突出,品牌不响,同周边景点的关联互动性弱,客源共享率低。
  三是服务不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队伍,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服务质量不高。
  四是发展不够。首先表现为交通乏力限制旅游业发展。我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县,道路质量不高,交通工具单一,各景区之间道路连接不畅,道路等级较低,影响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交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其次表现为城镇功能限制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我县在“十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目前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仍较低。景区范围内没有较高档次的宾馆、饭店,没有规模较大、质量信誉较高的超市、连锁店,没有较大规模的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城镇功能薄弱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导致我县目前仍以单纯的观光旅游为主。此外,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现象仍然存在,植被和水土保持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是编制总体规划,有序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做好旅游资源调查,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编制《竹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规划作为旅游业管理和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要把竹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省统一规划布局,形成规范的旅游规划管理体系,盘活旅游资源存量,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和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培植旅游特色产业。一是全面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战略,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出发,成立由县政府领导挂帅,发改、旅游、工商、商务、交通、林业、环境、公安、卫生等部门组成的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变单一薄弱的旅游部门管理为综合有效的协调管理,增强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建立正常的资金投入渠道,金融部门要加大旅游产业的投资融资,计划、旅游部门要加大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大胆引进外资和人才,采取灵活经营,壮大自身实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整合包装资源,开发旅游骨干产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大产业。以旅游为载体,把堵河奇石、绿松石、板石工艺品、花卉、盆景、根雕、竹编、木制品、石雕等工艺品和山野菜、小杂粮面、中药材、高香有机茶等绿色食品、饮品推向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四是利用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市场空间。要强化各部门服务旅游、发展旅游的意识,充分发挥现有接待能力,成立旅行社,利用部门上下联系业务的优势,加强对外宣传。以开展中国竹山宝石文化节这样的大型宣传活动为契机,广泛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社会团体到竹山旅游、投资。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出版发行竹山风景名信片、竹山风景挂历等产品,在边贸路口制作大型宣传彩灯箱,描绘竹山旅游风景。各种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旅游动态,拍摄播放旅游风光片,提升播放层次,形成宣传报道声势。把市场营销、节赛促销、上网推销、举办旅游展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旅游市场,开拓周边市场,进入全国旅游黄金圈。
  五是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国家将投资一千亿元以上发展西部交通运输业,西部的交通状况将发生质的飞跃。我县旅游业要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争取各方支持,搞好基建,加强旅游干线的建设和各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过能力。增开景区旅游专线中高档客车。开通景区无线寻呼业务,建设信息服务网络,可以专门开通一个广播台或广播节目,同时建立专门网页,为旅客提供景区介绍、天气预报、旅游产品、行程安排等各方面的服务,加快集镇建设和景区水电路、商贸、卫生设施、宾馆、文化广场、影视娱乐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游客需求。
  六是规范市场监管,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一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封山禁伐,禁猎,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活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监测,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对景区游客举报的执法管理人员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坚决责成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三是抓好人才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采取“进来指导、送出去培训、在岗培训、集中轮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作者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