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人文旅游之路 打造武陵峡旅游品牌
县政协委员、官渡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伍盛国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战略,围绕县委提出的“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结合官渡镇优势资源,走生态人文旅游之路,打造武陵峡旅游品牌
一、武陵峡风景区旅游资源现状
1.区位优势明显。武陵峡旅游风景区位于官渡镇南部,景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地处全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山一江”旅游战略范围,北接西安、南靠神农架,西临大小三峡,东连武当山,是十堰市周边地区黄金旅游圈的必经之地;距重庆巫溪150公里、神农架120公里、武当山200公里,处于十堰参与西部大开发构建“Y”形战略要道,也是构建鄂西生态人文旅游圈的重要旅游地,境内有远近闻名的桃花源,是人们旅游观光、寻奇探险的最佳去处。
2.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我镇地处秦巴堵水之间,地形地貌奇特,深山峡谷秀美,武陵峡奇石、奇水、奇景随处可见,有仙驴高歌、世外桃源、女王寨堡、秘谷地缝、太极龙象等百余处自然景观,有“微型三峡”之美。武陵峡内风景迷人,森林密布、洞穴错落、瀑布参差、河流摇曳、谷壑幽长、人迹罕至,终日是猕猴、飞狐出没之地,适宜开展观光、休闲、探险、科考和风情体验等项目的旅游。
3、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官渡镇民间文化底蕴丰富,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旅游明星镇”,武陵峡风景区被定为省级中型旅游区,是湖北省级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堵河源素有“堵河明珠”之美誉。官渡传统的戏曲、民歌、绘画、雕刻、剪纸文化精品博大精深。官渡秦巴民俗馆收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如石雕、瓷器、木雕、剪纸、竹编等3万多件,根据有关民俗学、文化学专家考察论证,认为官渡地方特色文化呈现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遗存鲜活、品位较高等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价值。近年来,我镇已出版发行了《官渡民间故事》、《官渡河情歌》、《官渡情韵》、《风情独钟官渡镇》等专著和画册。
4.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我镇于1999年6月组建的驴头峡旅游开发公司,推出漂流驴头峡项目,日接待能力200人次,仅开业运营三年,共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客源遍布省内外。武陵峡风光让游客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境内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幽深莫测。淳朴厚道的风俗民情,丰富绚丽的民间文化,形成五彩缤纷、巨大而神秘的巴楚文化博物馆,在景区内开设秦巴风情体验游、生态游、探险游、文化游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迎合了现代人们旅游消费时尚,前景广阔,极具开发价值。
二、武陵峡风景区开发的重要意义
1.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需要。湖北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中,着力打造“一江两山”的旅游发展战略。武陵峡风景区位于鄂西北,是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全省重点旅游开发的中心结合部。这些精品旅游区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湖北特色拳头旅游产品,将对湖北西部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旅游产生深远影响。
2.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竹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从武陵峡风景区资源条件分析,优美的自然风光,能找到一个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武陵峡(桃花源)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武陵峡风景区以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和峡谷探险旅游是必然选择。一方面,通过旅游开发可以改善区域经济条件,增加居民经济收入,变从生态系统中猎取资源为保护资源;另一方面,休闲度假和峡谷探险旅游开发,生态景观建设是其旅游开发的重要构成部分,能有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大力开建设发武陵峡风景区
生态人文旅游是我县的朝阳产业,在借鉴吸收外地旅游开发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镇自身资源优势,开发武陵峡风景区对于实现竹山旅游业大跨越,推动竹山经济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1、突出优势,找准位置。武陵峡将以其独特自然生态风光吸引海内外游客寻奇探幽,风景区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拥有奇特的峡谷景观和人文遗迹,是吸引游客最大的“卖点”。要充分挖掘这一优势,着力打造“武陵峡(桃花源)旅游品牌,逐步将武陵峡旅游区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健身、避暑、探险、度假、康乐及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区。
2.坚定信心,稳步推进。我县处于武当山至神农架、西安、巫溪、三峡的黄金旅游线路交汇处,是人类始祖圣母女娲炼石补天、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形地,白莲教教主王聪儿屯兵活动地等,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我们要牢固树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按照景区开发建设的基本规律,有规划、有深度、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武陵峡风景区开发,每一项建设都要打牢基础。
3.科学规划,打造精品。为保证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必须按照《湖北省竹山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武陵峡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总体要求,尽快完成武陵峡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评审和开工准备工作。要以打造旅游精品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精雕细凿的思路,在景点开发、景区道路、景区住宿等硬件条件和景区服务软件方面,严格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的标准进行管理,努力打造一流景点、一流设施、一流服务的良好品牌形象。
4、借鉴经验,完善思路。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在武陵峡风景区详细规划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对景区规划设计,一是继续走生态文化旅游之路,把原始生态和桃花源文化作为武陵峡风景区开发两大核心内容,打响武陵真源(桃花源)这一旅游品牌。二是继续走政府主导、市场开发、业主经营的路子。三是按三年建设、两年完善、五年成为文化生态精品旅游区的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争创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
5.加强领导,打好基础。武陵峡风景区是我县旅游开发的主打品牌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给予最大支持。在政策上创优环境,围绕旅游开发的总体要求,提供政策服务,出台保障措施;资金上倾斜扶持旅游区的基本建设,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在交通、林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当地财政预算上保证必要的旅游开发基金,专门用于景区的道路和码头船只、供水、供电等方面的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接待条件,保障游客安全;人员调配上大力培养,选拔懂旅游、善管理的专业人员;工作协调上要一路绿灯,消灭障碍,铲除壁垒,促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