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朝柱
我喜爱读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读书岁月里,我看过遍数最多的书是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对我创作影响最大的文章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今年是《讲话》发表70周年,回顾我国文学艺术在前进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感慨良多!回眸自己艰辛而坎坷的文学创作历程,真是不知该从何说起……
我的困惑与抉择
30多年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洞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可阻挡地涌进神州大地,封闭有年的文学艺术家们蓦然放眼,顿感眼花缭乱,遂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与此同时,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大声呼唤“文学艺术的春天”。从此,我国文学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无庸讳言,那时也有一些自称是先知先觉的所谓理论家借机粉墨登场,有的还把自己捧上“通天教主”的宝座,一知半解且又喋喋不休地宣扬西方的思想、理论和主义。更有甚者,一些人还连篇累牍地撰文高喊“告别革命论”,借以否定一代又一代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自然,还有极个别的所谓学者利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挫折和失误,刻意造谣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她的领袖们,进而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开创的伟大历史功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文艺界也有些人以权威自居,操着“教师爷”的口气,公然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讲话》,贬低在《讲话》精神影响下产生的为时代所证明、为人民所欢迎的优秀的文艺作品。
那时,我已步入不惑之年,在苦难的奋进中业已锻造形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面对这猝然到来的纷繁而又活跃的现象,我这个专职作曲工作者也陷入极大的茫然之中,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写些什么。钟爱的音乐也难以表述我内心那复杂而又痛苦的情愫!好在我有两个业余爱好:一是自称史海中的绿林好汉,二是业余从不停笔进行文学创作。历经严肃而长时间的沉思,我毅然决定弃乐从文,以《讲话》的精神为主导,学习太史公以人带史的传统,写一部上自辛亥革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书,还历史一个公道,还创造历史的一代又一代革命的人民一个公道,还大革命家孙中山、黄兴、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个公道。我历经30多年的酷暑严寒,默默耕耘,终于在有关领导、专家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将这部大书分别用电影、电视和史传文学,相继贡献给数以亿计的读者和观众。
在此,我记录下进行创作时的某些经验和教训,并借以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