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关于进一步巩固企业改制成果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05-06-1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書記批示
  请在《今日竹山》发。今后要发挥《今日竹山》这一县委公开重要刊物的重要作用。
                                   2005年6月3日

  企业改制的阶段性成果

  1、形式多样,民营化目标基本实现。截止目前,全县国有、集体企业已有100家改制到位,涉及农业、工业、商贸、建筑、交通运输等五大行业,实现了以民有民营为主的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存的市场经济新体制。
  2、妥善安置,就业观念开始转变。企业改制涉及国有、集体职工6778人,全部按政策得到合理安置。由于多种原因暂时没有就业的下岗职工都纳入了失业保险或城镇居民低保。
  3、产权清晰,资债结构更趋合理。100家改制到位的企业以出让、重组存量资产的方式共盘活存量资产2.86亿元,清偿财政债务589万元,社会及个人债务4859.4万元,银行债务7595.9万元,企业的资债结构由改制前的141.3%变为改制后的76.8%。
  4、机制转换,发展后劲有效增强。企业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转换了机制,给一批优越项目、优势产业实现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影响企改成果巩固的突出问题

  1、“左”的思想观念还严重制约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少数单位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没能投入相应精力考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对出台的有关政策也没有能认真抓好落实。有的部门在执行政策中带有歧视现象。改制后的部分职工不愿到私营企业工作,认为给私人业主打工无保障。
  2、政策环境还不十分宽松。在信贷资金上,不少金融部门对私有企业的贷款不放心,使得个体私营经济难以扩大再生产。在政策兑现上,落实兑现的力度有折扣。在经营环境上,有些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以致各种收费、罚款、摊派仍然有之。在破产案件执行上,遗留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3、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业主素质还不适应。在经营管理上,业主大多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很多业主不懂现代企业管理。在生产技术上,由于业务文化水平不高和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在财务管理上,不少私营企业无财务管理制度,偷税漏税、损公肥私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劳动人事上,难以引进大中专学校毕业生,部分私营企业雇工无合同,雇员工资低,劳保无保障。在思想教育上,不少私营企业无党、团、工会等组织,没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在社会统筹保险上,有些改制后的企业尚未落实养老、失业、医疗三项社会统筹保险制度。

  对策与建设

  1、再度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意识。
  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胆突破“论公论私”的认识困扰,走出国有资产“流动”即“流失”的思想误区。坚持国(公)退民进、宜私不公、县域经济民营化和政企彻底分开的原则,努力做到:不论哪一种经济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行;不论公有私有,能促进发展就行;不论业主来源,能有作为就行。要把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增加我县经济总量和效益,富民兴竹奔小康的一项战略举措,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地在全县放胆、放心、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县域所有企业必须全部民营化。
  2、改善金融服务,解决贷款难题。
  (1)可借鉴外地的做法,从信贷计划中单独划出一块,专门用于发放个体私营贷款。(2)对资产评估过的私营企业,可用净资产作抵押给予贷款。(3)对资产评估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由工商联牵头,成立联保组织,或由工商联与有关专业银行合作,创办商会基金,为加入组织的企业提供便利贷款。(4)进一步鼓励支持工商联、个协、私协等群众团体在银行的指导下合办建立资金互助会,面向个体私营经济人士吸储,并对其发放专项贷款。(5)除了未到期的存款和商业票据可以抵押贷款外,还应包括其它实物和房地产。
  3、政策扶持配套,着力做大做强。
各乡镇要下大气力培育好自己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产业、抓企业、抓项目上。对那些优势产业,国有资本要敢于投入,而且要大投入,推进产业发展。要发展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同时,要采取政策措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发展集群。在经营场地上,凡符合用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原则的,经审批后,国土管理等部门应及时办理用地手续;在市场建设上,兴、扩、改建市场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事,尽量避免“短期行为”,防止“空壳市场”;在提高发展量上,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进一步加大盘大私营企业和培养加工、种养殖、直销等大户的力度,积极支持私营企业、个体大户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要支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租赁、承包、兼并、参股、控股或购买国有、集体企业;支持私营企业与外商兴办合资合作企业;支持私营企业组建股分制、股份合作制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私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或参加企业集团;鼓励私营企业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建议一是加大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改制后的农业企业,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二是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在企业强化劳动力消化,保障劳动者、出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要切实把企业用工权、利益分配权彻底的交给改制企业,支持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此外,人事部门要支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技术人才。三是发改、扶贫、财政等部门,要积级研究政策,为改制后的企业提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扶持。四是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积极为改制企业争取和落实有关搞活或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五是审计、监察、工商、政法等部门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要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督,促使其照章经营,规范核算,依法纳税和保障职工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六是教育、卫生部门要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人士的子女就近上学、入托就医提供方便.
  4、创优宽松环境,打造“服务高地”。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强调执行政策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城乡之间、县乡之间、部门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共识,形成合力,认真扎实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努力用纪律和制度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当前,要把治理“三乱”作为净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下猛药,出重拳,花大力气加以整治。从而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安全宝地”。
  5、强化内部管理,塑造诚信企业。
  一是建立企业内部运行新机制,核心是逐步走出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圈子,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二是长期坚持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注重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培植精品名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企业生产、成本、财务、营销的规范化管理,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提升守信等级,赢得各方支持。四是要注重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着力营造和谐、诚实、守信的企业新形象。
  6、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要制订“十一五”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划,并列入每年的工作目标考核之中,进行专项检查。大张旗鼓地表彰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出较大贡献的典型;个体私营经济的科技成果应享有平等的鉴定、评奖和技术出口等待遇,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人士放胆大干、公平竞争的社会氛围。二是规范管理。发改、经济、财政、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服务和管理监督,引导他们合法经营、合理消费、增加积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三是强化教育。切实加强改制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要筹建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作者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